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商业家。范蠡自幼聪慧好学,饱读经书,至成年时,已有满腹经纶之才,学识渊博,通古博今。当时,他有心入朝为仕,一展抱负,然楚国内部王公乱政,朝纲不宁,范蠡便居守乡林,等待时机。
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爆发战争,于携李进行大战,吴国君主阖闾阵亡。自此,两国结下仇恨,征战不断。公元前494年,准备两年的吴国再次大举进攻越国,吴王夫差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报杀父之仇。
吴军来势汹汹,越军无法抵抗,节节溃败,越王勾践率5000残军退守至会稽山。范蠡趁此紧要关头,投奔勾践,向其分析天下局势,给出破局计策。最终,在范蠡的建议下,越国与吴国达到屈辱议和,以保越国根基。
自此,越王勾践入吴为奴,隐忍负重,卧薪尝胆三年,期间,范蠡一直陪在左右,与之共同患难。三年后,勾践归国,为洗耻辱,与谋臣文种制定灭吴九术。一方面,他韬光养晦、发展国力,另一方面,则采用九术之一的“美人计”,用以魅惑夫差,拖垮吴国。
范蠡则是“美人计”的执行者,他亲自走访越国各地,寻找姿色惊艳的女子。一路跋涉,范蠡来到苎萝山浣纱溪旁,看到出尘似仙的西施,由此被吸引。同年,范蠡把西施带入越宫,接受三年歌舞、礼仪练习,最后,被送至吴国。
西施敢于牺牲、舍己为国的精神令人敬佩,这种深明大义、极具气节的奉献,必然会万世传颂。西施入吴,深受吴王夫差宠爱,建宫筑池,富贵锦衣,享尽人世荣华。尽管如此,西施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利用吴王夫差好色的弱点,对其极尽魅惑。
长此以往,吴国夫差沉沦女色,对于朝政不问不顾,吴国逐渐走向衰落。越王勾践寻此良机,发兵攻吴,不久后,吴国覆灭。夫差自杀的时候,想念起伍子胥,认为自己愧对伍子胥,以至于造成如今的结果,遂蒙面自杀。自此,越国则一战称霸,达到鼎盛。
灭吴之战中,范蠡功不可没。
战后,他被封为上将军,未来出将入相,位至权重并非难事。然而,范蠡却陷入忧虑之中,世人皆知其足智多谋,却不知他更加擅于识人。辅佐越王勾践的这些年里,范蠡看出勾践是可共同患难之人,却不是可共同享乐之君。
兔死狗烹的道理,他又何尝不懂,于是,他选择功成而退,以保性命。
民间曾传,灭吴之后,范蠡不辞而别,带着西施远走四方,隐姓埋名,过起了逍遥生活。两人先是同舟共游五湖,后落身无锡附近隐居世间。那几年里,范蠡确实失去了音讯,等再露头的时候,膝下已经有多个儿子。
不久后,不甘无趣的范蠡带着一家人,辗转来到齐国,更换姓氏,对外自称:“鸱夷子皮”。他带着妻子西施与儿子,来到齐国一处海岸,结庐而居,就此生活下来。闲来无事时,他常会带着一家人海边开垦荒地,耕田播种,依靠产出的粮食、蔬菜自给自足。
时间久了,在生活需求下,从范蠡身上逐渐衍生出诸多副业。如孩子们要吃肉,他就养猪;耕田增加,他就养牛。在需求的不断推动下,范蠡的副业经营越办越大,最后索性扩大范围,搞起了养殖业,养猪、养牛、养鸡、养羊,农忙时也会把重心放在劳作上。
范蠡做事情都有着严格的规划,也正是得益如此,他的副业愈做愈大,没用几年,他就成为当地的富翁。尽管,腰缠万贯,但范蠡却波澜不惊,他对于名利并无兴趣,真正喜爱的是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成为巨富的几年间他生活依旧如初,且经常施恩乡邻散发钱财在当地极有声望。
这期间,他从齐国写信给越国的丞相文种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他的过人之处啊!
后来,范蠡“贤德”之名传到齐王耳中,齐王派人将其请入宫中,官拜相国。任职三年中,他时常感叹:“作为一个出身普通的白丁,经商做到巨富,入仕做到相国,这或许已是人生的极点,更是许多人一辈子向往的事情,可这未必是好事。”前后思量,范蠡最终选择辞官。
之后,他把相印还给齐国君主,回到海岸散尽家财,带着家人离开了齐国。
一路向西,范蠡来到陶地,定居下来。此处被称为“天下之中”,为周围国家的主要贸易通道,适合经商。范蠡选择白手起家,利用计然之术,洞察市场,审时度势,伺机而动,最终在短短几年内,再次成为巨物,积累万贯家财。范蠡在陶地,他对外自称为“陶朱公”,十九年中三致千金,陶朱公之名传遍四方。
范蠡经商之路起于齐国,由此,在齐国有着他的许多传说,“范蠡卖马”便是其中一个典故。
范蠡在齐国生活期间,发现这里的马匹优良,非常适合作战,而吴越一带却缺少这种良马。他从中发现了商机,无论是在齐国收购马匹,还是在越国出售马匹,这都不是难事,问题是如何把大量马匹运往越国?
须知,齐国距离越国有千里之遥,若自行运送,人马住宿费暂且不提,单说路上的劫匪强盗,就足够令人头疼。范蠡经过市场调查,发现:齐国有一位商人姜子盾,势力庞大,经常贩卖麻布至吴越地区。沿途之地,姜子盾都已金钱打点,故没有劫匪抢夺他的货物。
了解这些后,范蠡计从心来,准备利用姜子盾帮自己运马。当天,范蠡拟写了一张榜文,贴在城门处公示,其上大意为:“本人最近组建了一支马队,用来运送货物。开业优惠期间,运送货物一律免费。”此等好事一经贴出,立刻传遍全城。
姜子盾听说后,心中暗喜,当即到范蠡府上拜访。对于姜子盾的到来,范蠡早已料到,不过,他表面上还是故作惊讶,礼遇有加。二人寒暄一番后,姜子盾直入主题,谈及来意,请求帮运布料,范蠡当即答应。
最终,借助着姜子盾的钱道,范蠡平安把马匹运至越国,赚了无数钱财。从这个故事看出,范蠡是极具生意头脑的,他懂得洞悉市场,另辟蹊径,堪称经商之典范。同时,“范蠡卖马”又体现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是我国最早的协同竞争示例。
在我国历史上,范蠡不仅是政治家、商业家,还是早期商业理论的开创者与实践者。
据悉,范蠡早年曾拜师计然,计然是老子弟子,亦是中国古代战略家、思想家、经济学家。范蠡师从计然的数年中,学习了诸多经商理论,为其日后缔造商业神话奠定了基础。学艺期间,计然教给范蠡七策,成为他纵横政治、商业的底牌。
投奔勾践后,范蠡仅用五策,就令越国强盛,从而覆灭吴国。在齐国时,他只运用第七策,审时度势,紧抓时机,积极投身商业运营,最终得以十九年三致三金。造富神话背后,得益于范蠡成熟的商业思想,并在其后完善出一套早期商业理论,影响深远。
时至今日,范蠡的开创的诸多商业理论,仍旧是商人的致富宝典,如:与时逐利、薄利多销、洞察市场、重视经商环境、为富乐善好施等。
无论是谋事理政,还是经商兴业,范蠡无疑都能力卓著。尤其是经商之道,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他在手工业及水产养殖方面贡献巨大,曾写下《养鱼经》,开创我国科学养鱼的记录。据悉,公元前475年,范蠡根据自己多年的养鱼经验,编写《养鱼经》,全书尽管只有三百四十三字,却是我国最早的科学养鱼类文献,比古希腊的《动物史》还要早上百年。
范蠡的养鱼理论中,详细阐述了养鱼方法,并概括了雌雄鲤鱼的配比及鲤鳖混养的方法,对于后世来说,极具参考意义。同时,他亦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就,如民间有传,酱是范蠡所发明,除此而外,他还改进了陶器制作技艺,如果这些属实的话,范蠡之才,着实惊艳,是古代少见的全能型名家。
制造陶器方面,他优化了陶器制作的流程,成为当时的造缸名家,时至今日,当地的工匠们还尊称范蠡为“造缸先师”。纵观范蠡一生,入仕可至相国,经商可累千金,足以证明他是极其精明的人。
无论是政治,还是经商,范蠡皆深谙其道,纵横其中,游刃有余。最为后人所尊崇的还是经商有道、致富有方,从而名扬天下,历代商家把范蠡尊为“经商鼻祖”、“商家圣星”等。范蠡去世后,葬于陶山主峰西侧,千百年来,常有文人墨客、平常百姓慕名而来,凭吊缅怀。
范蠡的经商思想,奠定了后世的商业基础,不仅影响春秋列国的商业发展,更是延续千年,时至今日,他的这套商业理论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物价涨跌的主张,被后世汉宣帝所采纳,利用这种策略,制定调控粮食价格的政策,有利于“农末俱利”,稳定粮食价格的同时,亦可稳定民心,巩固统治。
他提出了“谷贱伤民、谷贵伤末”的问题,通过把价格调整到一定范围内而作到“农末俱利”。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并且,他明确提出了商品价格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尤其是恰当地处理好谷价与其他商品价格的关系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
可以说,他的这个物价涨跌策略,在后世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粮食价格外,还可用于肉类、蛋类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这些都可进行调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强粮食供给保障,可以说,其对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史学家司马迁对其评价道:“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名垂后世,臣主若此, 欲毋显得乎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唐诗人高适曾有诗云:“天地庄生马, 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 浩荡信无忧。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 瞻望日悠悠。”
范蠡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往东北走就到了一个叫崔庄的小村落。墓项呈椭圆形,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墓地及其周围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据《史记》载:“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