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秋天,楚汉战争迎来了关键时刻,驻军在广武西城的刘邦,与驻军在广武东城的项羽,隔涧对峙,剑拔弩张。
关于广武东西两城之间的距离,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说:“东西两城各在一山头,相去百步,汴水从广涧中东南流。”
凭文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古战场,楚汉两军凭借深涧高崖各自坚守,一方抬眼望去,另一方就在百步之遥的对岸,双方杀气腾腾,却又因深涧阻隔奈何不了对方。
天下之争到了这等境地,涧水是栏,高崖是台,风云是幕,刘邦、项羽两位王者为了宏图霸业,别无选择,注定要在这雄奇苍凉之地上演一出出迸发各自人性与韬略的旷古大戏。
对于此时的刘邦而言,在战略上他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也有难以承受的现实之苦。此前,刘邦接受郦其极具大局观的建议,发兵攻占了储粟甚多的敖仓,加之彭越又在梁地多次配合汉军袭断楚粮,项羽遭此打击,既失粮仓,又断粮道,近乎被刘邦扼住了咽喉,如果两军长期对峙下去,不用刘邦攻击,楚军早晚要陷入无粮溃败的危境。
但是,被刘邦扼住咽喉的项羽,手里也捏着刘邦的命门,刘太公、吕雉,还有舍人审食其被项羽扣为人质已有两年多时间,只要刘邦顾忌亲情,项羽就可以用手里的人质逼迫刘邦出营决战,只要有决战的机会,项羽的神勇无敌就能施展出来,楚军就有望横扫汉军。
究竟是刘邦能耗死项羽,还是项羽能逼杀刘邦?
对双方来说,这个问题都是一个残酷的拷问,如果刘邦残酷无情,主动权乎就掌握在他的手里;而如果项羽懂得进退之道,明智地选择战略后撤,凭他令人生畏的无敌武力,未必就不能破掉刘邦的战略优势。
然而,此时的项羽却没有选择他最该选择的,因为舍我其谁的霸气,他不能容忍楚军不胜而撤,所以他最终放弃了明智,拿起了人性,妄图用人质的性命来要挟刘邦,从而逼出一个一决雌雄的机会。
这是项羽与刘邦隔着百步山涧的第一次较量。
为了激怒刘邦,项羽残忍地将七旬老翁刘太公绑缚在一块大砧板上,隔着山涧厉声高呼:刘邦听着,尔若不速速出降,我便烹食尔父!
霸王高呼震荡山涧,一遍之后又是一遍。
听闻项羽要烹汉王老父,对岸坚守的汉军立即禀报了刘邦。
刘邦也是血肉之躯,当听到项羽要烹食七旬老父后,他内心的惊骇、煎熬、痛苦、愤怒,可想而知,但志在天下的刘邦丝毫没有表露出这些,迎着刺骨的寒风,他策马来到山涧,与项羽隔涧相对,直面要挟。
作为一个即将问鼎天下的帝王,面对这样的要挟其实没有选择,即便只是一个刚硬的男人,也不会草率地选择妥协,但怎样拒绝却又极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抗智慧。
刘邦的反应让后世既惊又叹。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刘邦站在山涧之上,神态轻松,一脸的无所谓,他微笑着用讥讽的口吻向项羽喊话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你听好了,当初你我一同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把亲爹烹了,正好分我一杯羹尝尝!
好一个刘邦,他没有向项羽央求,也没有用道德向项羽施压,而是摆出了一副对老父生死无所谓的态度,更绝的是,他没有回避自己的无所谓,而是用禽兽不如的说辞反摆了项羽一刀,那逻辑就是少用老父做文章,我刘邦本就是流氓,你烹老父,我喝羹,咱们一起做流氓,你还能拿我怎地。
后世之人多拿“分我一杯羹”这句毫无廉耻的话来指责刘邦没有人性,的确,这样的话也只有刘邦这样的人才能说出口,可站在人性博弈的角度讲,他的这种厚颜无耻何尝又不是一种高明的策略,胜算很大的豪赌,他知道项羽有楚国贵族的秉性,不求饶、不硬撑、不说那一些道德指责的废话,将自己豁出去,不由分说地扔进污泥谭,再强拉硬扯地将对方也拖进来,不说是项羽这种素来爱惜自己羽毛的贵族,就是真流氓,愤怒之外,也很难在污泥谭中再去下手。
自己彻底不要人性,赌对方总有一丝人性要顾忌,与其说刘邦无耻,不如说刘邦敢搏人心,敢赌人性。
听到刘邦这么说,项羽的愤怒是真的,但“欲杀之”却很难变成实际行动。就在这个时候,昔日受过刘邦恩惠,“心在楚营心在汉”的项伯站出来为刘邦说话了。
项伯对项羽说,天下大势尚未定局,凡事不要做得太过才好。况且像刘邦这样闯荡天下的人,往往不会顾及家人。杀一个老人,对战局毫无益处,只会给自己招来骂名祸害。
项羽无奈,只好顺着项伯架好的梯子罢手而去。
第一次较量彻底失败后,项羽不做他想,仍一味地急于求战,几天后,他派人给刘邦送去了挑战书。
《史记》有载,项羽在挑战书上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以英雄气概逼刘邦出战,项羽好天真。
刘邦接到挑战书,轻藐一笑,回了项羽一言: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刘邦的意思,不是不敢斗,而是不逞匹夫之勇,跟莽夫蛮斗。
讲镇定,讲荣辱不惊,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刘邦高出项羽太多。
项羽接到这样的回书,没有他法,唯有继续挑衅,他派出三名壮士出阵挑战,叫骂。
刘邦虽然镇定,两军对峙时却也不一味示弱,楚军三名壮士尚未在阵前立定,旋即被汉军神射手楼烦射杀。
项羽闻讯又一次勃然大怒,他腾身上马,亲率数十骑精壮猛士,径直冲向涧边悬崖前,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高呼挑战之声震彻涧谷。
项羽阵前有人神共惧的神威,汉军神射手楼烦见霸王现身,吓得目不能视,手不敢发,急回营垒,不敢复出。
若没有山涧阻隔,刘邦断然不敢亲自出阵,但眼下只有惊并无险,那就是斗智的绝佳场合,只见刘邦跨马整队急速而出,与项羽隔着广武涧再次展开了新一轮的激烈交锋。
第一次较量,刘邦厚颜无耻,无赖至极,但这一次,刘邦摇身一变,十分自信地将自己拔高成了匡扶天下的大义汉王。
这真是印证了一个道理,敢无耻,便善道义。
见刘邦现了身,项羽叱声道:刘邦,汝敢与我亲斗三合否?
刘邦不屑呵道:我倒是想与人亲斗数合,以舒筋骨。只是尔身负十大重罪,已是遭天下唾弃之人,还有何资格与我单身独战?
你背负怀王之约,将我贬逐到蜀汉之地,这是罪一;你矫杀卿子冠军宋义,这是罪二;你受命救赵,不还师回报怀王,擅自裹胁诸侯兵入函谷关,这是罪三;你烧秦宫室,掘始皇陵,私收秦国财宝,这是罪四;你杀秦降王子婴,这是罪五;你在新安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这是罪六;你把好地封给亲信,将之前诸侯王贬到偏地,这是罪七;你把义帝逐出彭城,自己占为都城,强夺韩地,吞没魏楚,这是罪八;你弑杀义帝于江南,这是罪九;你为政不平,不守信用,天下不容,大逆不道,这是罪十。我堂堂正义之师,号召天下诸侯义兵,诛灭残贼,派刑余罪人击杀你已经足够,怎用我亲自上阵?
第一次较量,刘邦的无耻,项羽没能料到,第二次较量,刘邦上来就是一通扒皮抽筋,项羽更没有料到。这十大罪,项羽懒得反驳,也难以反驳------你刘邦有何患无辞的狡辩,我项羽有摧枯拉朽的武力,既然如此,那就索性看看是你的嘴厉害还是我的箭致命。
项羽将戟向后一挥,瞬时间,无数弓弩手冲到悬崖边,向对岸的刘邦一顿猛射。
项羽的反击刘邦即便有所预料,却也没能想到楚军的箭镞会如此之猛,更要命的是,一向运气不坏的刘邦在这要命时刻交了背运,他刚要回马,一箭飞来,正中前胸。
然而,在剧痛难忍下,刘邦却为历史留下了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急智时刻。
明明遭楚军射中了前胸,刘邦却突然弯身护足大叫道:蟊贼可恶!哪里不好射,偏射我足趾做甚?
论运气,项羽似在这第二次较量中占据了上风,险些要了刘邦的性命;但论千难万险中定乾坤,刘邦的智谋以及坚韧不知又胜出项羽多少倍。
受此重创,刘邦于慌乱中艰难回到营帐,召来医官,取出箭镞,敷上疮药,刘邦特意喝令医官,绝不能说出实情。
但传言还是不胫而走了。
汉军营中先是私下猜测汉王伤情,见刘邦久久未能现身,各种谣言跟着就扩散开来,有的说汉王已经归天了,有的说汉王已在归天的路上。
见军心已经动摇,张良趁入帐探视之机,向刘邦说出了种种忧虑,之后便问刘邦,能否勉力起床,乘车到军中巡视一周,以定军心。
刘邦没有犹豫,当即起身。
刘邦扛着重伤将这出实为坚韧的大戏演得很成功,但为此刘邦也承受了巨大的煎熬与痛苦,大戏演足两个时辰后,他再也承受不住,昏倒在了车厢内。
为避免再生谣言,也为了静养箭创,军心安定后,刘邦离开广武,折向西行去了成皋。
不要小瞧了对峙进展到最关键时刻的这抽身一走,它能给项羽带来极为不安的猜忌,刘邦突然消失了,这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是阴谋,是阴谋,还是阴谋?
两次较量到了这阶段,项羽不仅完败了,而且执意要胜的心理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瓦解。
他变得有些怕了,不那么自信了。
几个月后,伤愈的刘邦回到广武,再次站到了与项羽对峙的山涧一端。
一半是创伤让刘邦产生了思亲之情,一半是此时提出人质谈判将是对项羽最好的试探,所以刘邦在回到广武不久,便主动向楚营派出了说客。
首先出马的是陆贾,但他“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的那一套空洞说辞,没能成功地打动项羽。
陆贾无功而返后,一个无名之士出场了,史书上称此人为侯公。关于侯公是如何说动项羽的,史书上均不见载,但不难想象,侯公说动项羽的绝不是空洞的仁义道德,一定是对两军对峙的局势分析,又或者说,侯公一定抓住了项羽因缺粮不能耗战的软肋,但有这些还不够,他一定还向项羽表达了刘邦的诚意,既然楚汉两军都无法攻灭对方,不如握手言和,平分天下。
若是没有耗时几个月的前两次较量,没有持续缺粮造成的困境,霸道的项羽一定不会同意刘邦的建议,但眼下的项羽却是既缺粮草,又失锐气,这时候刘邦主动伸出橄榄枝,他就不能不为之所动了。
细细品来,这握手言和的时机,刘邦把握的真叫一个恰到好处,正在时候。
以人质为媒,楚汉很快达成和约,《汉书·高帝纪》记载:羽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归太公、吕后,军皆称万岁。
此约订立后,“鸿沟”、“楚河汉界”便成了千古典故。
然而,第三次较量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最致命的一节才刚刚开始。
见和约已成,缺粮的项羽随即率领他那以八千江东子弟为基干的楚军,离开广武,策马东行,回归彭城。
但此时的项羽却忽略了人性中的奸诈,忽略了“兵者,诡道也。”
另一边,汉军尚未西归,张良、陈平便撕毁和约,猛点刘邦——楚军疲惫乏食,此时东进灭楚,正是天赐良机,决不可放过;否则就是“养虎自遗也!”
刘邦猛醒,随即传令韩信、彭越诸将,楚军。
楚汉争霸到这里,十面埋伏、垓下覆没也就是不远了——
明人李贽读史至此,内心悲凉地写下了一句话:
项羽毕竟忠厚!
悲歌已起,哀哉!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