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射电综合孔径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 ).

2020-07-21知识18

北京天文台的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由设置在东西方向上的一列共28个抛物面组成(图22-13)。这些天线用等长的 光路图如图23-13(b)所示。此天线阵列相当于d=6m,N=192的“光栅”。因接收装置在“屏”的中央θ=0,光栅方程 ;nbsp;dsini-dsinθ=kλ ;nbsp;将减化为 ;nbsp;(1。什么是射电天文望远镜? 193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里,负责专门搜索和鉴别电话干扰信号的美国人杨斯基发现:有一种每隔23小时56分04秒出现最大值的无线电干扰。经过仔细分析,他在1932年发表的文章中断言:这是来自银河系中射电辐射。由此,杨斯基开创了用射电波研究天体的新纪元。当时他使用的是长30.5米、高3.66米的旋转天线阵,在14.6米波长取得了30度宽的“扇形”方向束。此后,射电望远镜的历史便是不断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历史。自从杨斯基宣布接收到银河系的射电信号后,美国人G·雷伯潜心试制射电望远镜,终于在1937年制造成功。这是一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它的抛物面天线直径为9.45米,在1.87米波长取得了12度的“铅笔形”方向束,并测到了太阳以及其他一些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因此,雷伯被称为是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的首创者。1946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始建造直径66.5米的固定抛物面射电望远镜,1955年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76米直径的可转抛物面射电望远镜。与此同时,澳、美、苏、法、荷等国也竞相建造大小不同和形式各异的早期射电望远镜。除了一些直径在10米以下、主要用于观测太阳的设备外﹐还出现了一些直径20~30米的。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种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能够成像、适合于探测强度不变射电源的射电望远镜。基本工作原理是:地面上一条固定基线的相关干涉仪能观测到天体亮度分布的一个傅里叶分量,改变基线的空间指向或基线的长度,得一系列天体亮度分布的傅里叶分量,综合这些观测结果,作傅里叶反变换就可获得天体的亮度分布,即天体的射电图像。利用地球自转去改变地面固定基线在空间的指向来实现综合的要求,称为地球自转综合。既改变基线长度或指向又结合地球自转效应来实现综合称为超综合。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取决于观测中所用的最长基线。它探测微弱天体能力的指标—灵敏度则取决于各个天线的总接收面积。它的研制成功,在射电观测技术乃至射电天文学发展中是一项重大突破。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前景 在赖尔取得成功以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风靡全世界,至今仍具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甚大阵天线(VLA),是当前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其最高分辨角为0.13角秒,已经优于地面上的大型光学望镜。另外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和印度的综合孔径射电望镜都有独特的优点。留待以后介绍。我国国内的射电望远镜阵分布在哪些地方 1、密云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阵列(1984~2000?地点:北京市密云县不老屯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密云站可以说是中国射电天文的摇篮,培养了大批射电天文学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 ). 六十年代,美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博镇建造了直径达305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它是顺着山坡固定在地表面上的,不能转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

#抛物面#天文望远镜#孔径分布#射电望远镜#天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