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司是官署名,于诸卫置镇抚司。锦衣卫所属之南北两镇抚司,尤专以酷刑镇压贪官污吏。明代最有名的锦衣卫即为北镇抚司十三太保。
介绍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被称为“缇骑”。瞿式耜曾道:“往者魏(忠贤)、崔(呈秀)之世,凡属凶网,即烦缇骑,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
明朝军队建制中,每个卫下面还设有镇抚司,负责本卫内部的刑名(司法事务)。明太祖改设锦衣卫后,遇办大案,往往不经刑部,直接交给锦衣卫镇抚司。镇抚司一时权势赫赫,恣肆枉法,以致洪武二十年皇帝下诏“悉焚卫刑具,以囚送刑部审理 ”。
朱棣继位后,又重新倚重锦衣卫来监察、刺探官员,还新设北镇抚司,专治诏狱。明宪宗成化年间,北镇抚司更直接向皇帝负责,锦衣卫长官也不能干预。
所以,锦衣卫中真正具有特务机构功能的是北镇抚司。锦衣卫与永乐帝设立的特务机构“东厂”(明宪宗、明武宗年间还增设过西厂)并称“厂卫”,这就是人们印象中作为特务机构的锦衣卫的由来。
王世贞的《锦衣志》提到,明宪宗成化年间,锦衣卫掌卫官统缇骑一百人,专门负责监察京师的不轨、亡命、盗奸、机密大事;巡捕官统缇骑二百人,专职捕贼。这些缇骑的来源主要是“大侠或贾人子”。
另外,东厂还在锦衣卫中选取八十人,多是“捷悍利牙爪者”,专门“钩察出人帷簿间”,太监汪直专宠时又曾开设西厂,缇骑人数比东厂要多一倍,职权更在东厂之上,能够“纠察中外文武大小及民间事”。
这些“缇骑”(这是对有侦缉职权的锦衣卫校尉的别称),才算得上“特务”,人数一般不超过六百人,占锦衣卫总人数的比例约少于5%(一个所满编是1120人,锦衣卫有17个所)。值得注意的是,“缇骑”从民间挑选,和一般卫所人员是父子世代承袭的规定不同。
所以,锦衣卫中谁的权力最大,不是看谁的军阶最高,而是看谁掌管北镇抚司。
例如明英宗被俘时“不离不弃”的锦衣卫校尉袁彬,在英宗复辟之后,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理锦衣卫事(一般来说,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都指挥佥事与指挥使同为正三品),但因为袁彬本人“畏满好避”,不想揽事,所以大权先是掌握在兼理镇抚司的逯杲手上,逯杲被杀后又落到了兼治镇抚司的门达手上。
设置背景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锦衣卫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