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2020-10-18新闻17

万历皇帝的报复?扯!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第二年,张居正遭万历皇帝朱翊钧剥夺官爵。第三年(万历十二年),万历下旨查抄张居正,导致张家被幽闭期间饿死十几人,长子张敬修受尽折磨后自杀身亡,张家财产全部充公。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可怜张居正八十岁老母,在首辅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下十顷地,一座空宅养老。张居正本人也差点惨遭“断棺戮尸”,万历他“念效劳有年”,给他留了一副完整的尸骨。就是不知道张居正地下有知,该感谢这位好学生呢?还是恨得咬断自己的牙齿?

通常认为,万历对张居正的绝情,来自于常年皇权旁落,备受压抑的结果。对张居正的打击报复,一是宣泄万历皇帝的心情,二是宣示皇权的回归。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不过肯定不是主因!万历皇帝跟他的祖父嘉靖帝很相似,都很聪明,他不会不明白,张居正对大明王朝的意义,仅凭个人喜好,摧毁帝国的精神象征,和稳定的局面,很容易引发政坛地震。

所以,万历清算张居正,一定还有更深的政治意义。

其实张居正被清算,是后张居正时代,大明政坛逃不脱的必然结果。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从张居正的权力结构谈起。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01张居正的权力结构

张居正以大臣之身行皇帝权力,在皇权专制化的明朝,是一个奇迹,它远比周公摄政、霍光秉政要难得多。那么,张居正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大明王朝中晚期的权力中枢分为三大块:皇权、司礼监和内阁,他们相互支撑、相互掣肘,形成动态平衡。对张居正来说,他获得了既明英宗以来,权臣施展才华的最好机会。

首先万历皇帝年幼,李太后代表皇权垂帘听政。万历新政能得以顺利推进,李太后居功至伟,这位有远见卓识的女人,不光有知人之明,还有自律的美德,和博大的胸怀。

她很清楚,自己及年幼的儿子,撑不起大明江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张居正的坚强后盾,自己则退缩幕后,一心一意教导皇帝,为培养未来的明君呕心沥血。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张居正获得的这份信任,即便当年的三杨,也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其次是内朝掌权人冯保,对张居正的赏识,与毫无保留的支持。冯保这个虽有揽权贪婪的诟病,但不得不承认,冯保是一位有理想,有气度的政治家。历数大明内外朝之争,没有哪一位宦官,主动把自己降格为配角,并主动为内阁撑腰。

其三就是张居正个人的才华,他架构了以六曹控制六部,内阁直控六曹的模式,把内阁改造成有明以来,权力最集中的机构。

这就是张居正权倾一时的原因,权力高层铁三角,将所有的权力都赋予他一人,外朝他又控制了六部,培养个人势力班底,排斥政敌。由此,张居正任首辅期间,可以做到“朝令出,夕奉行”的高效。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02后张居正时代大明权力结构的崩塌

可惜这种模式无法复制,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原有的权力架构瞬间崩塌。

1.万历与冯保的矛盾

本来司礼监是皇权用以控制内阁的工具,可是冯保与万历皇帝的关系,却不是这样。万历皇帝从小由冯保带大,在冯保眼里,万历恐怕是长不大的娃娃。冯保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一直停留在:皇帝是用来呵护的,太后才是说了算的。

冯保的忠心,和得到的信任,恐怕多少有点让他迷失自己,他把自己当成了大明帝国的权力一极,而不是皇权的附庸。这份责任感虽说值得赞许,可是又往往引发他与万历皇帝的矛盾。

冯保秉承李太后懿旨,对万历皇帝管束极其严格,时刻充当李太后的耳目。李太后教子心切,苛责过严,罚跪、写检查书,这些“家庭作业”,慢慢在万历与冯保之间形成裂痕。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张居正去世后,冯保依然掌权,清洗掉冯保重组司礼监,这个结果一点不意外。

2.内阁与司礼监的矛盾

司礼监的太监,永远是文人士大夫们的恨,尤其是阁老们,恨不能泼妇骂街。张居正一死,冯保立刻收起了对内阁的慈眉善目,一副公事公办的嘴脸。

张四维刚刚就任首辅,就对冯保封伯极力反对,冯保也不客气,指使徐爵处处给张四维小鞋穿。内阁和司礼监无风三尺浪,微风浪滔天,从万历后期,双方就没有媾和过。

3.内阁与反张联盟的矛盾

内阁除了对付司礼监,还要面临外朝大臣们的压力。很多人不明白,张四维和申时行是张居正一手提拔,为何要与反张联盟穿一条裤子?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张居正在世,靠个人权利,以凌厉的手段,镇压了反对势力。由此朝中形成两股反张联盟,一是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大地主阶级,二是死守道德教条的迂腐文人。客观讲,张居正虽然压制了这部分人,但是舆论导向却偏向这部分人,尤其是死守道德教条的吴中行、邹元标等人。

随着张居正的离世,继任首辅张四维,及后来的申时行,他们都不具备张居正的能力和条件,为了维持朝局稳定,他们只能采取媾和的态度,来安抚反张联盟。

以上三个矛盾,决定了后张居正时代大明的政局,在重建过程中,必然走向“去张居正化”。

03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必然性

由以上的朝政格局推演,万历皇帝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1.皇权与内阁、反张联盟媾和的结果

万历亲政,第一件事就是要摆平内阁及反张联盟。而此时,内阁已经与反张联盟媾和,将压力瞬间转嫁到万历皇帝一边。

万历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做了两个动作,一面剥夺了张居正的官爵,对曾经的“受害者”以示安慰,另一面,他对冯保开刀。

如果说对张居正夺爵多少有点被动,对冯保开刀,则是万历主动的行为,是他和内阁共同的愿望。

冯保的倒台,加固了皇权与内阁的联系,同时也为张居正遭到彻底清算,扫清了障碍。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2.去“张居正化”标签的需求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但凡一位强力的政治人物过世后,政局必然会出现动荡,或短或长。原因就是这个强力政治人物留下的政治标签,让后人为难。若是延续,没有可以替代他的新舵手,压制不住矛盾。

所以,被压制的矛盾集中爆发,只能以荡清原有的标志,尽量平息事端。比如商鞅,他必须被杀,才能压制住老贵族的怒火。万历亲政,必须清除张居正的标签,才能安抚反张联盟,才能形成新的政治核心。

与秦惠文王抹杀商鞅的标签,保留商鞅变法的成果不同,万历却走向了连张居正标签,同其变法成果全部清除。

这是大明的悲哀!秦惠文王懂得拿过期的商鞅作大礼,守住了变法成果这个财富,万历为何不懂这点?其实不是万历不懂,而是明朝末年的政治多极化势头,不可遏制,万历压不住大局了。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3.外朝政治多极化的结果

明朝的党争就起于万历中晚期,党争的苗头就发端于张居正去世后。张居正的死,朝堂的政治自由度格外开放,就像被压得太久的弹簧被释放,朝争迅速掀起。

刚开始,还能围绕政务就事论事,慢慢的争执完全偏离了轨道,走向意气用事,走向利益集团的你死我活。一团乱麻的格局,没人能理得清,走向对张居正的全盘否定,恐怕也不是万历个人能左右的事,也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左右的事。

04万历皇帝的失策

张居正的遭遇,真的是万历皇帝被压制太久,反弹的结果吗?

由此可见,万历清洗张居正,跟个人的报复宣泄关系不太大,至少不是主因。张居正的悲剧,几乎是皇权时代每一个权臣的必然下场。具体到万历朝,它是后张居正时期,上层权力结构重新洗牌,抹清旧标识,达成新势力平衡的结果。

只是万历皇帝有一点没想到,他不能取代张居正,形成新的权力核心和精神核心,虽然他是皇帝。对张居正的彻底清洗,没有换来万历皇帝心目中,群臣咸服的局面,反而因为精神核心的崩塌,带来党争的噩梦。

这大概就是数年后,万历皇帝心灰意冷,惰于朝政的原因吧。

#张居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