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菩提本无树 渐修到顿悟

2020-10-18知识12

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这诗的意思是什么啊? 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这诗的意思是什么啊?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是空一物,何处惹尘埃。请问谁能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准确意思。谢谢了。我想,要了解这句偈言?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原文:作者:惠能 年代:初唐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

菩提本无树,,,惹尘埃。全诗句是什么?请给解释诗句意思。 《菩提偈》是诠释佛教2113教义的歌偈,由5261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4102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1653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流传甚广;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其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二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其三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四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其五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2)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中国。《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者先做未入禅门,后者看了便出此偈,破解了前者的执着。本来面目本来就是不垢不净的,你还要加颗树,加个镜子照照,这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此偈出自《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哪个典故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词语出处 1、此偈见于敦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啊,出自哪?典故等等? 了。因为你在这个时候,正有一个昭昭灵灵、灵灵觉觉的作用存在,你还不知它的来去与起处呢。这个时候,正是明代憨山大师所说:“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以上所讲的一切,是借用比较现代化的方法,说明人们心理活动状态的情况,同时也以此而说明禅宗六祖当时听到别人念诵《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领悟的一些消息,由此使你可以了解六祖的师兄神秀所作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自己内在用工夫心得的程度;那么,你由此可知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得境界.如把两者作一比较,自然可以了解五祖弘忍要叫六祖三更人室,付嘱他的衣钵了,但是,就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人室,五祖法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