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孙军贤 实习生 徐大钧)泥塑,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手工艺品。
说起宿迁泥塑,自然要提“郝氏泥塑”,其代表性传承人便是“耕闲斋”主人郝钧。经过30多年的潜心探索,郝钧的作品风格鲜明,不仅创作出大量鲜活作品,而且让流淌在指尖上的艺术走进校园得以传承。
郝钧在进行泥塑创作
业余时间痴迷泥塑
“郝氏泥塑”起源于宿豫区来龙镇的郝家,当地的黏土非常适合捏塑。郝钧的祖父捏的小玩具整齐地摆放在前屋的过道里晾干,那些漂亮的泥玩具,让童年的郝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郝钧的母亲也是泥工好手,家里的地锅框个个都是泥做的,整齐漂亮。锅门上还留个口槽,挂个茶壶烤水喝。逢年过节蒸馒头时,总会捏一些面塑小动物,如青蛙、小兔子等,和馒头一起蒸,惹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要。这些都在童年郝钧的心灵上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迹。
18岁进工厂当学徒,郝钧一直从事印刷工作,工作之余习书学画,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从事中国画装裱和木雕工艺,尤喜诗词书画,苦练名家碑帖,爱作山水画及篆刻,特别是有了正式工作后,在业余时间学习美术,后立志学习泥塑。
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影响,50岁后郝钧作品风格突变。“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其对创作的深度思考,“取法造化,立像尽意”是其“写意泥塑”的造型特点。近年来,郝钧的泥塑作品风格逐渐从写实走向写意,他的作品多为细部写实刻画和写意造型相结合,利用泥的自然本色、黏性及粗细等特征塑造出外表纹理,最终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立像尽意、师法造化、运泥如墨、形随意生”是郝钧创作的立根之本。
《制作大鼓》泥塑作品
记者了解到,郝钧不仅创作了《鬼谷子》《香山》《老子》等评价颇高的系列泥塑作品,还依据项王故里文化,创作了《楚汉风云》系列40多件泥塑作品,并为当地民俗文化馆及园林雕塑设计制作大量作品,特别是在宿迁华夏孝善博物馆,其作品更是丰富多样。
“大师示范工作室”获批
为传承精湛技能,传播工匠精神,2020年5月底,宿迁淮海技师学院郝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获省人社厅批准建设。
郝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以泥塑创作为主要方向,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技艺通过乡土人才大师向学生传授,使得学生既能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又能将其作为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郝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的教学团队由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特聘请非遗传承人郝钧作为专业带头人,深入指导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开发核心课程及实践教材建设,为学院专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2月,郝钧泥塑被宿豫区政府公布为区级非遗名录项目。2017年,“郝氏泥塑”在宿豫区文化部门的推荐下,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巧手捏出抗疫“众志成城”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郝钧被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投身到防控一线的勇士所感动。于是,他手捧黄泥倾情捏塑,记录下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
这组泥塑艺术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整个作品以长城为背景贯穿长卷,他采用捏塑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以复杂的元素组合,稍带漫画的造型特征,用夸张的手法和虚实相间进行造型构思,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筑安全长城的决心。
泥塑乐器系列作品即将面世
记者在郝钧工作室看到,他刚刚制作完成的乐器系列作品令人震撼。其中制作大鼓的作品中,有双人拉大锯,有人单独锯木头,有人在拼接鼓架,有人在上皮,还有的在为大鼓上色……整个制作大鼓过程令人一目了然。
在乐队系列作品中,呈现了一个41人的完整乐队。有指挥,有合唱队,还有演奏各种乐器的音乐家,每个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目前,郝钧多件作品在全国及省、市级展览中获奖,其本人也先后荣获宿迁百名文化人、第五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等称号。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艺骨干。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三带”名人称号。2020年淮海技师学院“郝氏泥塑工作室”被江苏省评为“大师示范工作室”。郝钧创作基地“耕闲斋”被列入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