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甘岭战役亲历者刘玉玺:把上甘岭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2020-10-18新闻11

秋日的一个午后,我们来到长兴县雉城街道城北小区,探访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刘玉玺。

在位于闹市区、80多平方米的一间两居室,刘玉玺伏在窗前看书,老伴赵凤珠在一旁剥毛豆。现在安宁、幸福的生活背后,是刘玉玺难忘的烽火岁月。

1947年2月,来自河南省清丰县的刘玉玺,正式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的一名战士。“我读过书,又肯动脑筋,后来部队派我做通信兵。”刘玉玺回忆。

上甘岭战役亲历者刘玉玺:把上甘岭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不久,刘玉玺入了党。此后,他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参加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后来又参加了志愿军。

1951年3月,刘玉玺所在的志愿军第12军跨过鸭绿江。他担任第12军司令部通讯科报务主任,负责部队与上级指挥部、友邻部队的通信、联络。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不久,第12军奉命登上五圣山。

作为通信兵,刘玉玺没有在一线冲锋陷阵,他在坑道内作战——日夜蹲守在2米宽、7米深的坑道,接收电报、传递消息,一直工作到12月15日。刘玉玺的战地日记清楚地记录着:其间,电台不间断工作1227小时。

1227个小时,意味着没有要事,50多个日夜不能出去。据刘玉玺回忆,坑道距离上甘岭不远,能清楚地听到冲锋声、火炮发射声。坑道内是“嘀嘀嘀”的电波声,大家在争分夺秒,确保作战指挥的顺畅联络。

在坑道里,断粮缺水是战士们最大的“敌人”。刘玉玺说,为了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敌人将飞机大炮对准了后勤运输队伍,战士们连续数天得不到新鲜食物供应。“敌人必须歼灭、阵地必须夺回。”秉持这样的信念,大家饿了,吃一口炒面;渴了,去坑道口抓一把雪。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在极端条件下保卫电台。

上甘岭战役亲历者刘玉玺:把上甘岭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战役胜利,走出坑道,刘玉玺看到的是满目疮痍:“随手抓一把土,里面可以数出十多个弹片;一截被烧焦的树木上嵌满了弹头。整个上甘岭几乎没有一把完整的泥土了。”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永远铭刻在刘玉玺的记忆中。

后来,刘玉玺转业到长兴县广播站担任站长,1990年从长兴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休。工作期间,刘玉玺始终以上甘岭精神鼓舞自己,为建设祖国任劳任怨。

一天,广播站接到夹浦公社紧急来电,广播没有信号,播放不了。“当时,站里负责抢修的线务员全部下去了,没有人可派,我就自己上。”刘玉玺和另一位同事沿着线路查找,终于在一根5米高的电线杆处发现故障。天快黑了,同事有些迟疑。上过战场的刘玉玺二话没说爬上杆子。在他拉紧广播线准备连接时,电线杆却意外倒下了,他重重摔在了地上,断了8根肋骨,伤了脊柱。送往医院后,清醒过来的刘玉玺怕给组织添麻烦,嘱咐工作人员受伤的事不要对外说。

如今,刘玉玺年纪大了,还患有多种疾病,但讲起当年岁月依然眼中有光。“烽火岁月给我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活一年,我就要利用好时间,多讲讲当年的故事。”刘玉玺说。如今,每逢建军节、国庆节,刘玉玺仍坚持走进社区、学校为年轻人上爱国主义教育课,把这股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