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蓝耳育苗管啥的 猪瘟疫苗简介

2020-10-18知识11

怎样给初产母猪打疫苗?初产母猪都打啥疫苗合适? 你好初产猪肌注1次细小病毒死活苗,以后可不注;头3年,每年3~4月份肌注1次乙脑苗,3年后可不注;每年肌内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产前30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产前16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蓝耳育苗管啥的 猪瘟疫苗简介

母猪的预防针什么时候打比较好? 母猪疫苗免疫的最佳时间后备母猪最好在发情配种前1到3个月内完成免疫,不要在接近发情期免疫,因为疫苗反应有可能影响发情,比如推迟发情期。整个妊娠期间不要做任何免疫,因为疫苗是否胎儿产生影响很多时候说不清楚。如果有不得不做的疫苗,最好先试验几头,无不良反应再大群应用。母猪哺乳期20天左右,哺乳高峰已过,这是免疫疫苗较好的时间,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可在断奶后免疫。关于母猪所做疫苗根据当地情况定,一般都要免疫细小病毒疫苗。母猪疫苗免疫程序免疫时间 使用疫苗每隔4-6个月 口蹄疫灭活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 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经产母猪配种前 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产前4-6周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注2]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注2]备注:1.种猪70 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2.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每年3-5月份(蚊虫出现前1-2月),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免疫两次。3.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疫苗。4.[注2]:根据本地疫病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怀孕母猪免疫程序流程怀孕母猪的免疫应根据动物的免疫状态和传染病的流行。

蓝耳育苗管啥的 猪瘟疫苗简介

面对猪场蓝耳病,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猪场里面对于蓝耳病并不陌生,大家周围都有过这种情况,猪圈高热不下,然后咳喘严重这个时候就要重点考虑蓝耳了;真的出现蓝耳之后母猪流产,肥猪咳喘混感损失就会很大;1、蓝耳症状有的比较轻,仅仅表现在个别猪的解剖或者母猪产后奶水不太好,或者母猪肚子下边有些出血点;这种情况是可以好的,用些替米考星,然后着重的是解毒增强免疫力;扶正解毒散,维生素等剂量加足就没问题了,这种猪一般能够抵抗住病毒;2、猪单纯的蓝耳病或者混感不严重,这个时候多混感一些支原体或者胸膜肺炎,表现比较轻的话,就用替米考星+卡巴匹林钙饮水,退烧一定要下去;饲料加上黄芪多糖+葡萄糖维生素等补充营养;有些朋友会打些干扰素,病轻的有好处,严重的可能就打死了,这个药物大家决定;3、蓝耳混感呼吸道病严重,此时损失就会比较大了;顽固性的治不好,上边的药物还得加量替米考星可以放大1倍然后再加点磺胺间甲扩大抗菌谱,但是损失会明显增加,周围的消毒是必须的了,会传染给其他的猪;4、如果蓝耳病混感了伪狂犬或者猪瘟等病,那么损失就非常大了,只能选择性的分开治疗,群里正常的猪猪瘟苗必须补好,大家冬季经常能看到这类病;总体来说蓝耳病是非常厉害的,跟蓝耳病出现混感。

蓝耳育苗管啥的 猪瘟疫苗简介

猪瘟疫苗简介 瘟猪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为了避免猪瘟应该怎么办哪?。

在农村养猪,应不应该接种蓝耳病疫苗? 这个问题问得很较真,首先我告诉养殖户的是没有哪家猪场说是哪种疫苗是必须免疫的,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每个猪场有每个猪场的发病特点,自然就需要有相应的疫苗免疫程序,所以决不能照抄别人的免疫程序,无论大小养殖户都需要形成自己的一套免疫程序。回到主题上来,猪场一定要免疫蓝耳苗吗?答案:不是。蓝耳疫苗从推广到市场直到今天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相信很多养殖户经历过蓝耳灭活苗刚上市的时候,本身猪场时稳定的,听信一些专家的意见免疫蓝耳疫苗,可最后的结果是猪群大面积流产。那后来专家针对蓝耳疫苗的态度就缓和了很多,不说打也不说不打,而是建议我们养殖户,若是没有免疫过蓝耳疫苗的就不需要免疫,若是免疫过蓝耳疫苗的栽猪群稳定后考虑慢慢减少疫苗免疫次数,直至不再免疫。以蓝耳病毒在猪场内的状态,猪场可以简单分为:蓝耳阳性稳定场、蓝耳阳性不稳定场和蓝耳阴性场。1、蓝耳阳性稳定场,有的猪场是通过疫苗免疫达到稳定的,有的猪场时通过药物防控达到稳定的,无论如何只要猪场稳定了那就继续按照之前的方案进行就可以。2、蓝耳阳性不稳定场,不稳定场就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可以考虑免疫疫苗加快稳定速度,另一面结合药物,中药搭配抗生素,比较行之有效。

在农村养猪,应不应该接种蓝耳病疫苗?

#猪瘟病毒#猪瘟#传染病#问题疫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