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太祖手下最强的将军是谁 后周步军都指挥使

2020-07-21知识5

请教下:五代中南唐、后周的军队官阶,即军衔制度。 南唐和后周的军队官阶应是大致相同的,侍卫亲军和殿前军逐渐形成厢、军、指挥(营)、都4级编制序列。最大的单位是厢,有分左右,每厢辖10军,设有一名厢都指挥使1名。其次为军,每军辖五指挥(营),设都指 挥使、都虞候各1人;再次是指挥(营),每指挥辖5都,约500人,设指挥使、副指挥 使各1人;最后是都,每都100人,步军设正副都头(或军使)、马军设正副兵马使各1人。建议去看看“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词条,可以对双方的军职窥见一斑。宋太祖赵匡胤是怎样开创宋朝的?历史上又是怎样书写的? 后周显德七年(960)春,赵匡胤在今河南开封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从而黄袍加身,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赵匡胤之所以能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关键是其掌握了当时后周最精锐的部队殿前司。到了后周年间,郭威深知侍卫亲军在“累朝相承”的弊端,设置了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分掌禁军。殿前司成立后,郭威先是任命外甥李重进担任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司下辖铁骑左右两厢骑兵,控鹤左右两厢步军,一共有两万人。殿前司的人数虽少,战斗力却强悍。而侍卫亲军司的最高统帅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其次为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侍卫亲军司下设龙捷马军都指挥使,统率骑兵;虎捷步军都指挥使,统率步军。郭威在位时,侍卫亲军司总兵力约为七万五千人,都指挥使是王殷。世宗显德元年(954)三月,北汉刘崇趁柴荣新君即位之机,联合契丹人大举南侵。后周与北汉在高平展开殊死决战,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侍卫亲军一触即溃,反而是殿前司军兵在柴荣的亲自统帅下奋勇杀敌,最终转败为胜。战后,心有余悸的后周世宗开始整顿中央禁军。他处决了七十余名逃将,改派殿前司的一些将领充实到侍卫司中,这就使得殿前司空出了很多职位。赵匡胤因在高平之战中表现突出,也升任殿前司都虞候,负责“选。宋朝禁卫军编制 宋朝禁军的编制:上四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各分为左右厢,每厢各设三军,每军五指挥;殿前司的神勇、宣武、骁骑,各分为上军和下军,每军十指挥;宁朔和骁胜军,各。宋太祖手下最强的将军是谁 北宋开国五大名将: 1、石守信 太祖的好哥们。后周末,为太祖副手。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1、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殿前督检点是什么官 有什么职权 应该是殿前都点检。后周世宗柴荣为了强化朝廷直属军队﹐显德元年(954)二月就命令地方召募包括所谓“群盗”在内的山林亡命之徒﹐送到开封以充实禁军﹐称为“强人”。同年三。宋朝的皇宫守卫叫什么?为什么? 【宋朝兵制和宫廷卫队殿前司是怎么回事?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的四五百年,禁军就是王朝的御林军。禁军的概念产生于南北朝时期,隋朝时期禁军概念就更清晰了。隋朝时期,禁军是隋朝最精锐的军队,也是皇家最依赖的军队,问题出在隋炀帝就是被禁军所杀死。唐朝的时候,很少用禁军的名号,因为忌讳。五代十国的时候,禁军的名号又回来了,赵匡胤就是禁军“都指挥使”,陈桥兵变使得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让赵匡胤削夺了禁军权力,更是把禁军发展成中央军的概念。根据《宋史》记载,宋朝兵制,禁军(中央军)、厢军(地方武警部队)、蕃兵(少数民族武装)、乡兵(民兵预备役),宋朝的常备军是禁军、厢军、蕃兵。开宝之际(赵匡胤年号),常备军37万8千,禁军马步兵19万3千;至道之际(赵光义年号),常备军66万6千,禁军马步35万8千;天禧之际(宋真宗年号),常备军91万2千,禁军马步43万2千;庆历之际(宋仁宗年号),常备军125万9千,禁军马步82万6千。后来养不起了宋英宗开始裁军,常备军116万2千,禁军马步66万3千。宋朝守卫宫廷的御林军,叫做殿前司诸班直,是禁军中的精锐。宋英宗以后到宋徽宗,北宋的常备军有所。请问禁军殿前司与侍卫司的官职分别是什么 谢谢! 北宋禁军可分为殿前军及侍卫亲军,殿前军为主要精锐部队。景德二年正月十九日,分侍卫亲军司为侍卫亲军马军和侍卫亲军步军二司。太祖至真宗时期陆续罢置殿前司都点检、殿前司副都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等高职。至此禁军分三衙指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三司长官为都指挥使,下设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由于北宋禁军实际为国家正规军,故三司长官-殿前司都指挥使(别称“殿帅”)、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别称“马帅”)、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别称“步帅”)就是正规军三位最高指挥官,合称三帅,以殿前司都指挥使为首。本来北宋禁军最高指挥官为殿前司都点检,位在都指挥使之上,但因宋太祖就是任后周殿前司都点检掌握禁军,发动陈桥兵变即位,故宋朝对殿前司都点检一职忌讳,后不设。殿前司都指挥使以节度使为之。而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殿前司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政和四年,诏:“殿前都指挥使在节度使之上、殿前副都指挥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马军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在正任观察使之上、马军都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步军都指挥使、步军副。殿前都虞候是什么官职?权利如何? 殿前都虞候,官名。宋承五代官制,设殿前司,其官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管殿前诸班值、步骑诸指挥名籍,统制、训练、戍守、赏罚等事。都虞候,在各军中相当副帅,在殿前司排第三位,次于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参看《宋史·职官六·殿前司》、《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二府三司三衙是指什么 二府:西汉丞相与御史府并称“二府”,亦称“两府”。成帝时罢御史大夫,改置司空,其名废。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又明清时对府“同知”的别称,即第二知府之意。三司:东汉称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百官志》云:“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234303662,元丰后废。金以户部之劝农、盐铁、度支为三司,贞佑时废。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东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唐后期,习惯称藩镇的亲兵为牙(衙)兵,五代至宋的皇帝多半是由藩镇而夺得帝位,故相沿称为三衙。三衙的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宋代管辖禁兵和厢兵的中央机构。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

#魏晋南北朝#宋朝#赵匡胤#西汉#东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