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大家对三国的故事都是比较了解的,这无疑是因为一部演义的成功,而在看演义的时候,往往会对关羽的结局感到叹息,英雄一生,最后却是这样的收场,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而在他兵败被杀的时候,刘备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为何始终不发兵救援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准备。比如征调军马,准备粮草等等。而对于刘备来说,虽然知道关羽镇守的荆州是战略要地,承受着曹魏和东吴的压力。但是,刘备包括诸葛亮,可能都不会想到孙权这么快就和蜀汉撕破脸,在背后朝关羽捅刀子。从战略层面上,关羽大意失荆州,太过突然,刘备这边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当然,回到关羽北伐期间,刘备当时也忙得够呛。
关羽的身死很多人都怪在刘备身上,因为关羽从公元219年7月发起襄樊之战,到十二月身死,五个月的时间里刘备没有发一兵一卒,整个就是一个见死不救。
在刘备看来,关羽文韬武略,艺盖华夏,又称水淹七军之威,声威大震,不会失败。只有关羽杀别人,没有人能杀关羽,这是刘备的判断,故此刘备根本没做救援的打算,甚至连基本的战略配合、战术协同都没有。刘备信息滞后。刘备和关羽相隔千里,路途遥远,又有蜀道之险,加之当时的通信技术落后,荆州方向战事失利,刘备没有没时获得信息,耽误了救援决策和救援行动。
后人总结关羽之死,就死在了一个“骄”字上,骄者必败,屡建功勋的老将黄忠他竟然敢看不起,声称“不与老兵同列”。他看不起吴主孙权,对孙权为子求婚,不仅不允,而且还加以侮辱,竟然说:“吾虎女焉能配汝犬子!”......诸如此类事迹,还有很多,都反映了关羽性格非常的孤傲,不能容人。关羽大将,纵然再神勇,也只是匹夫之力。战争一旦开始,战场总是有很多的变数。刘备虽然不希望关羽又再建立军功,不然关羽定会更加骄狂;但也还不至于想害死他而自折羽翼,不过结果是关羽竟被吴军斩获,应该也是出乎刘备所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