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上海服务贸易打CALL

2020-10-18新闻9

为上海服务贸易打CALL

久事体育姚冷:从F1大奖赛到F1电竞,体育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我印象很深,每年办赛所有车队的物资就需要六到七架包机,将赛车和零部件第一时间运至上海,我们的海关以最快速度为它们办理了通关手续。”谈及首次将F1大奖赛引入中国,久事体育总经理姚冷仍历历在目。

2004年秋天,当五盏发令的信号灯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依次亮起的那一刻,便标志着F1大奖赛正式在中国起步了。

一晃16年过去,这场体育盛宴早已和上海结下不解之缘。2019年,FOM(F1管理公司)甚至将极具特殊意义的第1000站放在了上海。于久事体育,于上海而言,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肯定。

随着体育服务贸易这张“名片”一步步出海,久事体育又陆续“引进了”包括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等在内的一系列重磅级国际赛事。这些赛事极大地提高了上海的全球曝光度、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每次体育赛事的举办都像一个大party,或说是嘉年华。它是一个展示的平台。因此,我们尝试将赛事和商业结合在一起,让两者共同良性发展。”8月21日久事体育集团总经理姚冷接受专访时说。

正如姚冷所言,国际赛事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不言而喻。如,F1中国大奖赛已成为上海嘉定区“借赛引商”,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载体。全球汽车资源不断集聚嘉定,构建起了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条。

又如,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它也实现了从赛事运营、赛事保障到商业开发的市场化运作,吸引了国内外各大赞助商的加盟合作。

不久前,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发布《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举办的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其中,上海劳力士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3项赛事直接经济效益的贡献占比超过70%。

实际上,从F1等一系列大型赛事中成长起来的久事体育,并未拘泥于传统赛事,近来开始试水电子竞技,这一新兴体育业态。2019年4月,F1电竞全球锦标赛(F1e SportsSeries)首度落地中国,久事体育拿到了本项赛事的大中华区独家授权。

受疫情影响,不少国际赛事或停摆,或取消。不过,幸运的是,久事体育主办的F1电竞系列赛事如期举办,大概是因为电竞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比赛方式,哪怕不在现场,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惊心动魄的刺激感。

“(今年)线上体育其实是逆生长的,不论是关注度,还是效益,都是双赢或多赢的。”在姚冷看来,热衷电竞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与传统体育赛事相比,粉丝从参与度到关注度都更加宽,更加广,因而线上反哺的空间也更大。

久事体育看到了体育赛事背后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上海大力发展体育服务贸易的广阔前景。姚冷认为,目前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都是“引进来”,未来要打造自己的IP“走出去”。

上海纽约大学中美校长:

后疫情时代,国际化教育何去何从?

9月14日,上海纽约大学正式开启新学期第一课。

2020秋季学期无疑是特殊的学期。入学的学生中,有的来自上纽大本校,也有来自纽约大学其他校区的中国籍学生。受疫情影响,出入境困难,三千多名学生无法按计划前往录取校区就读,他们与1700名上纽大学生共同踏入上海校区的大门,迎接新学期。

大一新生们也迎来人生中最特殊的大学新生活。来自38个国家的近500名新生中,共有约250名到校注册,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学生,无法到校报到的国际学生只能用远程上课的形式参与学习生活,直至获得入境许可后才能进入校园。

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兼顾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学生与教师,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后勤保障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为此,上纽大已经做了充足准备,迎接挑战。

八年时间,这所坐落在陆家嘴金融中心的高校与上海相互滋养,汲取国际化都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养分,依托纽约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出全新的国际化办学方式,为高等教育改革开疆扩土,同时也为上海这座城市立下国际教育服务的标杆。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教育服务成为展会重点专题之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成就、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和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新机遇,在展会期间重点展示和探讨。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在会上表示,兼容中国文化和海外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成为学生们向往优质教育资源的新选择。

而上海纽约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的研究型大学,就是国际化教育服务的示范之一。

为了解上纽大在上海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新闻晨报走进上海纽约大学的校园,与校长童世骏和常务副校长杰夫·雷蒙一同回顾上纽大发展,展望学校未来,思考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

2012年,上海在寸土寸金的金融中心建了一片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常务副校长雷蒙自建校之日,就一直陪同学校成长。回顾学校发展历史,雷蒙说上海功不可没。

“我们努力做这座城市的一块磁铁。”

国际化的城市,国际化的学校,上纽大和上海相辅相成。城市为学校提供政策支持、经济基础,而上纽大为上海源源不断地输入着国际人才。

同为多元文化的熔炉,上纽大的校园是上海的城市缩影。近三千名学生与教职工,一半来自中国,一半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何引导跨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是学校的建校之本。

为帮助学生走出舒适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大到教学方式、社团构成,小到室友分配,学校都要管。“创办上纽大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雷蒙校长说。

疫情之后,学校转为“线上+线下”双线教学,面对面沟通难以实现,跨文化交流出现困难。雷蒙校长直言:“朝夕相处的室友跟通过网络设备交流的朋友是不同的”。

中美关系紧张,是否也给这所中美合办的高校带来压力?

刚刚继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一职的童世骏,也说疫情和中美关系为上纽大带来不小挑战:学校不仅要承担近三倍的教学压力,也要在紧张的国家关系中寻找文化层面的沟通方式。

但是,中美两位校长都不约而同相信,挑战能够化为机遇:“世界的运作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学术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加重要了。”童世骏说。

#新冠肺炎_社会#教育改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