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史记记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赞同这个说法,但是它又有什么深刻奥妙和含义呢?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确切性和必要性?且听我详细分解答辩。史记作为历史记载,古代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必定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说法,从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的聪明和智慧,这个是通过历史实践和检验得来的结果。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指的特别聪明的人,富有创造性,有眼光和远见和博学多才的人,其聪明才华横溢是被大家公认的,那为什么还这么聪明的人千虑思考,还会有过失呢?我们知道自古以来,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我们知道任何完美的人和事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世上珍宝“和氏璧”也有瑕疵,太阳也有黑子,学过物理课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运动是绝对的。所以这个世界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聪明人有时候也会犯糊涂,有时候精力不集中,或者稍不留神,也有考虑不周到的时候,一个人的智慧有限,能力有限,再怎么千虑总有想不到的地方,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大家发表意见的时候就会说“集思广益”嘛,众人拾材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一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聪明的人也不要麻痹大意,还有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哲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说明:1、“愚”和“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智者”与“愚者”之间并没有绝缘的界限.2、量变会引起质变:虽然是智者,对成千上万的事物都发表看法也从会有不正确的时候;虽然是愚者,偶尔出一条主意也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任何判断都有一定的出错几率,不论是谁,判断多了总会碰到判断失误的时候;判断正确几率小的人,判断进行多了以后也总会碰到判断正确的时候.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1)世界具有多样性,必须全面看问题。(2)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实践出真知。
有哪些富有哲理意义的诗词? 富有内涵或者哲理意义的诗词有哪些?77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请不要对此回答抱太大希望,因为我读书少… 先放一首看到问题直接跳进脑子里的诗。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
史记记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出自《晏子春秋.杂下》在《师说》中也引用过它告诉我们圣人不是神人,只是拥有大智慧的人,他们虽然料事如神,但也不可能保证每次百分之百的准确,因为世上的事情变化太快,自己的心思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每时每刻都能正常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失意思是什么 “一失”意思是:2113个别错误,整句翻译:不管5261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4102会出现个别错误。原文:165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白话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此句出自春秋·晏婴《晏子春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春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晏子春秋》并非伪书。《晏子春秋》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