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寒和胆热有什么区别?引起的症状分别是什么? 温胆汤源于南北朝时期2113北周姚僧5261垣《集验方》(已亡佚),最早见载4102于唐《千金要方》,《外1653台秘要》始明确指出其出自《集验方》。由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本方加茯苓、大枣二药,亦名温胆汤。原文为“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右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关于本方之功用及主治证的机理,无论是原作者,还是后继者都早已说得清清楚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后世医家,尤其是清以后持温胆者仅为少数。有人谓“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温凉之温也”(罗谦甫,录自《删补名医方论卷四》)。现不揣浅陋,试对其功用及主治证之机理初浅探讨如下。1 胆寒之机实难否定胆热则多眠,胆寒则不眠。如后汉*华佗《华氏中藏经》明言:“胆热则多眠,胆冷则无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在大病后不得眠候中讲得极其详细,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
胆热是个什么病?有什么症状?怎样解决?谢谢啦! 胆热 病证名。指胆经受邪化热。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或胁肋肩背疼痛,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胆。方药:大柴胡汤
胆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胆热 病证名。指胆经受邪化热。见《中藏经》。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黄疸、尿短黄赤、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头痛眩晕、易怒、耳聋、鼻流浊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泄少阳,通腑泄热。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或胁肋肩背疼痛,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胆。方药:大柴胡汤 本方以大黄、黄芩泻火解毒,通腑泄热;柴胡、白芍、枳实疏肝利胆;半夏、生姜和胃止呕。可加板蓝根、连翘、败酱草清热解毒,加茵陈清热利湿。若胁肋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发黄者,加金钱草、栀子、青蒿利胆退黄。
胆寒~请问中医里面有胆寒这个说法吗?? 有心惊胆寒啊。呵呵,不过要是哪个中医诊断你为胆寒的话,我觉得你可以直接离开无视他了。任何脏腑都有寒热,因为中医是遵从自然,信奉辩证的。但中医从来不说胆寒,可以说胆气虚,胆热。中医里胆主决断,所以胆气虚的人犹豫不决,易心惊。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主升,胆气主降,一升一降成龙虎之势。胆气虚故降不利,则相火易浮于上而热扰心神。脾易生痰,胆气不降也易使痰浊上扰心肺。楼上说的温胆汤实际上是化痰宁心,可能因病人表现为胆怯心惊,所以才叫温胆汤。并非就是温补胆阳。六腑以通为补。
胆寒和胆热有什么区别 寒主要表现是气怯声低、 心慌 心悸、 胆小多疑、 消化不良;胆火主要表现是口苦口臭、 心烦急躁、睡眠不好, 或者胁下 胀痛、 小便发黄等。
胆寒胆热症状? 我感觉自己口苦,口干,以前对中医多少优点了解,怀疑自己是胆上出毛病了,请问胆寒和胆热各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中医对于结石的行成,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大家一定看过锅煮开水,那层锅垢是其实就是结石。怎么形成的呢?一冷一热,寒热交织,就出来结石了。例如,肾的寒热交织会造成肾。
肠胃湿热的症状 肠胃湿热的概念非常广2113泛,主要分为脾胃5261湿热或大肠湿热4102两个方面,具体如下:1、大肠湿热1653:主要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主要症状有大便粘滞不爽,感觉老是拉不干净,拉完之后还想拉。会有肛门灼热的感觉,大便里面会有很多黏液,甚至会有脓血便,同时也会伴有腹痛症状;2、脾胃湿热:主要是中焦湿热即胃火,症状主要是没胃口、口苦、口干,舌苔很黄、很厚、很腻,周身很困重,小便很黄,主要是以上症状,有时还会伴有恶心想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