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下能源互联网建设势在必行
——访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史兴华
“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加大电网投入、优化电网布局。多种能源并存的生产和消费形态对能源互联网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在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未来能源论坛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史兴华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转型下,能源互联网建设应运而生、势在必行。
中国电力报:国网浙江电力率先提出了构建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您认为高弹性电网解决了哪些问题?
史兴华:今年夏季,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达到9268万千瓦,已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规模,即将进入亿千瓦级时代,人均负荷水平居中国前列,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是重大战略问题。
浙江省传统的一次能源匮乏,在率先建成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发展目标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同时,浙江电网作为典型受端电网,外来电占比超35%,特高压强直弱交混联运行,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新型用能设施大量接入,电网形态越来越复杂。
多种能源并存的生产和消费形态对能源互联网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目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呈现清洁化和多元化的显著特征,急需尽快提升多种形式能源系统互联互通、互惠共济的能力,有效支撑能源电力低碳转型、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各种能源设施“即插即用”灵活便捷接入,从而促使能源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因此,能源互联网建设应运而生、势在必行。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电网安全与效率提升是一对矛盾体吗?多元融合的高弹性电网建设通过技术赋能让电网自带“弹性”,是否给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
史兴华:按照传统电网的发展思路,始终存在安全与效率的天然矛盾。安全的提升往往伴随着效率的下降,而效率的提升又会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浙江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正是为了破解这个矛盾。
从本质上看,电网的安全、效率除了与电网相关,还与电源、负荷、储能等多侧紧密关联,受制于电网侧可调配的资源空间,电网实际上无法兼顾安全与效率。但对于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而言,由于其具备了能源互补、能量共享、信息交互、数据融合的能源互联网固有特征,提升了电网对能源服务的开放互动和智慧共享能力,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将高度融合与双向互动,并推动区域内多种能源的协调互补和高效配置,资源调配能力将极大提升,电网安全和效率自然就可以兼顾。
中国电力报:国网浙江电力今年提出要打造“不怕台风的电网”,温州电力也建设了一些相应的示范工程。在您看来,这样的试点对于接下来建设高弹性电网,具有哪些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
史兴华:温州是浙江省电网遭受台风最多的电网之一。每一次台风的到来都让浙江损失惨重。在此形势下,打造“不怕台风的电网”迫在眉睫。我们讲的不怕台风,主要是指不怕12级以下的台风。下一步,我们要加强主网架建设,配置合理的电源,同时在配电网建设方面,要适当增加温州电缆化的比例,并考虑分布式电源的积极作用。电网的作用也是需要上下配合、共同协作才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
作者:莫非 王怡 支彤 郭志宏 金朦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