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创业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

2020-10-17知识14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创业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催生创新创业的土壤。示范区批复以来,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中关村不断推动政策和法制环境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提升。2010年12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实施了《中关村示范区条例》,为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供法制保障。推动工商管理改革试点,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登记办法》,由市政府发布实施。推动实施商标战略,制定了《中关村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商标工作实施意见》。推动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试点,在民政部支持下,市有关部门制定了示范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开展中关村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已批准筹备登记和登记成立示范区社会组织10家。中关村中小微型企业占示范区单位总数的97.6%,创新十分活跃,技术收入占示范区的42%,专利数占示范区50%以上,对示范区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为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关村以搭建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为抓手,不断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孵化和成长的创业环境,建立了由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楼和各类协会商会组织等100余家机构组成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创业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经聚集了以联想、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以及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当下“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等十六个园区。“十二五”期间,中关村将继续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创业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 2010年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新政策,“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在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中央单位股权激励审批方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实施6项新政策,进一步加大了中关村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行先试力度。中关村创新平台已于2010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运行,下设8个具体办事机构,19个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参与平台工作,31个北京市相关部门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重点围绕示范区和人才特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共同推进先行先试政策,联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集中办公、主动受理、联合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北京市与科技部等6部委分别建立了部市会商机制,与财政部等4部委联合开展发展现代服务业试点,与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海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加快协调推动6项先行先试政策,中央部委共牵头出台了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文件12项,北京市出台了20余项配套实施文件。有效激发了科研单位、企业和科技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政策引导带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创业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简介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商标注册证明#中关村示范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