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韩非一身才华却死于小人之手,司马光为何认为他是活该?

2020-10-17新闻20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中出了不少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春秋时期有管仲、子产、士匄,战国时期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此外,法家中还有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那便是被誉为集法家思想大成者的韩非。

韩非一身才华却死于小人之手,司马光为何认为他是活该?

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想必一定听说过韩非这个人物,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韩非不仅是法家学派中的超级“大V”,而且还是韩国(战国七雄之一)王室成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但要论真正经世致用的学说,并非后来大放异彩的儒家,而是被儒家学派所鄙夷的法家。齐国、魏国、韩国都是采纳了法家那一套变法后走向富强,而法家变法最彻底的秦国就更不用多说了。

韩非出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并已初步具备了吞并六国的实力。韩非深知此时只有对韩国进行一番彻底变革,让国力迅速得到提高,才有可能阻挡强秦的入侵。于是他毅然决定埋头苦研法家理论,希望以一己之力改变韩国穷困的窘境。

韩非一身才华却死于小人之手,司马光为何认为他是活该?

韩非将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三者集于一身,并结合历史经验与教训发展出了更进一步的法家理论。在此期间,韩非还写下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著作,累计有十余万字。

可是,当韩非兴致冲冲地找韩王提议通过变法图强的时候,韩王却不肯采纳,理由是担心过于激进的变法会将奄奄一息的韩国彻底整垮掉。于是,韩王这种得过且过的想法让韩国失去了最后一丝机会。

公元前233年,在秦国强大的压力下,韩国被迫屈服。韩王派韩非作为使臣前去秦国,向秦王嬴政纳地称臣。

韩非一身才华却死于小人之手,司马光为何认为他是活该?

韩非到秦国后,秦王对韩国的称臣请求反应平平,但却对韩非这个超级“大V”非常感兴趣。当时韩非已经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了,但一辈子研究法家理论的他却从来没得到过施展抱负的平台。在获得秦王赏识后,韩非很高兴,于是他向秦王上书称有破解六国合纵抗秦之策,并承诺如果策略无效,“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秦王对韩非的才华大加赞赏,但还在犹豫要不要重用韩非。秦国大臣李斯在揣摩出秦王的想法后,担心韩非会抢走自己的风头,于是他不顾同门(韩非、李斯都曾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情谊,向秦王打小报告说:“韩非虽是大才,但他是韩国宗室,肯定会优先考虑韩国利益。这样的人我们不该用,但也不该放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杀了。”秦王觉得李斯所言不无道理,于是下令将韩非打入大牢。李斯生怕秦王反悔,赶在第一时间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迫他自尽。后来秦王果然反悔,下令赦免韩非,可此时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一身才华却死于小人之手,司马光为何认为他是活该?

韩非之死自然与李斯这个小人迫害脱不开干系,后世许多人都因这件事而痛斥李斯寡廉鲜耻。不过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却提出了另一种观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先爱自己的亲人才会后爱别人的亲人,先爱自己的国家才会后爱别人的国家,如此才能成就美名、功业,并享有人间百福。可是韩非为秦王出谋划算,不惜让秦国攻灭自己的国家,此举本来就是罪不容诛的事情,他的死有什么值得怜悯的。

作为一名封建卫道士,司马光生平最无法容忍的事情就是无君无父,弃国弃家。韩非的行为显然已打破了司马光心目中的道义底线。因此在司马光眼中,韩非跟李斯都不是什么好人,死了也是活该。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诸子百家#先秦时代#商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