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防灾减灾终端设备有哪些 防灾减灾有哪些“黑科技”?

2020-07-21知识6

防灾减灾有哪些“黑科技”? 块头不大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防爆消防灭火机器人;时时监测气候变化的气象站和遍布湖泊的信息员;海洋卫星、浮标等海天一体的监测网…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防灾减灾设备装备发展和灾害应对处置过程都蕴含着大量的新科学新技术,科技在防灾减灾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一大批防灾减灾的“黑科技”也在各大灾害现场大显身手。大显身手的救火“机器人”“嘣…”今年初的一天,湖北省大冶市华兴玻璃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声轰鸣巨响,一座储罐火势熊熊蔓延,近40台消防车和应急车辆,以及全副武装的消防官兵迅速投入战斗状态。这场接近实战的消防演练一开始,消防官兵就迅速锁定被困人员并顺利将其救出,然而,罐体火势不断扩大且发生了二次爆炸,空中浓烟翻滚、罐体逐渐破损,此时,消防官兵全部撤离火灾现场,几个消防机器人大显身手。在距离火源不到10米的近距离“战斗位置”,只见5股近百米的高压水柱从消防机器人中喷涌而出,直喷向火场中央,其喷射流量之大可达手持消防水管的8-10倍,有如5条巨龙在空中舞动。与此同时,一个泡沫灭火机器人灵活进入罐体火源核心区域,以高发泡沫量扑救罐体流淌型火势。很快,熊熊燃烧的明火被扑灭。。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主要内容: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2)城市详细规划。利用哪些科学技术来进行防灾减灾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防灾减灾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XX心魔防灾减灾小知识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怎样做好防灾减灾 本世纪末,全球拥有200万以上2113人口的城市已达110余个,5261其中有40%位于构造板块边界4102200公里以内,或靠近过去曾发生1653过破坏性地震的地区。44个左右的大城市已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就有28个。从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开始,到1999年为止,死亡人数达50余万,财产损失约3750亿美元,影响经济产值(停工停产、外贸等)1800亿美元。另外,从联合国人口报告统计来看,有30亿大中小城市居民(其中发展中国家城市占80%)生活在地震危险区中,预计到2035年以前,地震危险区的人口还会增加1倍。这种状况延续下去只会有增无减,所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必须的,应积极有效地计划、实施防灾减灾工作。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25个多地震国家都曾采取过各种抗、防、救措施,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经验。一些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如美国加州圣安德烈斯大断层上的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日本东京地震圈及阪神地震带),已形成地震抗震防灾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之间的协作,并在政府指导下,共同采取措施减轻未来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已经收到一定的实际效果。据估计1994年1月17日洛杉矶7.1级地震,灾害损失减少50%;1995年9月。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 防震减灾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下的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岩层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断层处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断裂之处就是震源,岩层断裂所产生的振动就是地震。地球上90%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造成的,这类地震称之为构造地震。此外,火山爆发可造成火山地震;洞穴坍塌可造成塌陷地震;水库蓄水可造成水库地震;人工爆破也可造成人工爆破地震,由于这些类型的地震数量少、能量小,形成的破坏程度。山东省有哪些防灾减灾以及先进的设备?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直接 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至1/6。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 强,自然灾害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的灾害现 状,我国的部分学者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减灾工作状况后,提出了建立减轻自然灾害系 统工程的意见(马宗晋等,1990,1992),并对建立这样 一个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了分析,对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马宗晋等,1991;马宗晋 等,1998),指出我国的减灾系统工程应包含十个方面: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灾后安置与重建、教育与立法、保险与基金、规划与指挥,并对这十个 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但是,目前关于在我国建立减灾系统工程的问题上尚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1)国 际上已有的减灾系统工程有那些特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那些启迪?2)建立减灾系 统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解决那些最为紧迫的问题?本文将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讨论这 两个问题。一、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现状图1、我国减灾系统工程示意图 建国以来,我国。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存档资料有哪些? 1)每个家庭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电工器具,如验电笔、螺丝刀、胶钳等,还必须具备有适合家用电器使用权用的各种规格的保险丝具和保险丝。(2)每户家用电表前必须装有总保险。

#构造地震#地震#地震自救#防震减灾#地震的形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