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和孙膑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两个人即是同窗亦是好友,都是鬼谷子的优秀学生。然,自从庞涓入世之后,整个人就变得急功近利,对孙膑的感情也不再像当初那么纯粹了,甚至为了名利不惜牺牲兄弟情谊,诬陷孙膑,让他变成终身残疾,还想套出孙子兵法后将其毒死。可是,好人多福,孙膑并没有遂了庞涓的愿,而是被人相助脱困到了齐国。
此后两人便一人在魏国,一人在齐国,而两国又是互相角逐的国家,所以两人也就自然站在了各自的对立面。尽管孙膑已经残疾,但若论起运筹帷幄,依然比庞涓更胜一筹。这点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能完美体现。庞涓以为整垮了孙膑,他就能独大,却没想到善恶有报,最终还是中了孙膑设计的圈套,万箭穿心而亡。
庞涓的死,很多人都说是孙膑对他的报复,然而细细推敲,或许大家想错了。
各为其主
古代都十分讲究效忠,一般效忠的人都会让人心生敬意,比如关羽,哪怕曹操用尽方法都没能挽留住,还是回到了刘备身边,受万人敬仰。但如果当时关羽真的留在了曹营,估计也就不会有如今的美名,而且定会被人唾弃。
因此为了自己的名声前途,一般都不会背叛,更何况背叛过一次的人可信度也就降低了。而孙膑和庞涓既然站到了相互对弈的两个国家,那么各为其主,他们两人之间自然也就少不了国与国的较量。
即便两人没有成为仇人,为了自己的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终归会刀兵相见。
关于忠义
孙膑虽然先去的是魏国,但却未能受到平等对待,甚至还被好友害成了十级残废。那么对于魏国,孙膑投奔齐国并不是不忠,而是魏国先放弃了他,所以他的离开只不过为了活命。
而义呢?孙膑和庞涓两人从小亲如兄弟,所以当孙膑以为是庞涓的邀请时,二话没说就到了魏国,只因为有庞涓在。后来两人切磋时,孙膑也都告诉庞涓答案,不想让他太尴尬。即便是后来失去双足,都以为是魏王的意思,而对庞涓一直都深信不疑。
而庞涓,自从对孙膑不怀好意时,就代表他已经放弃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所以当孙膑得知这一切都是好友庞涓所害时,自救投齐并不是对庞涓不义,因为这种义早已名存实亡。
性格决定结果
其实从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喜欢用武力征服四方诸侯,但自古崇尚武力征服的人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呢?项羽就是例子。
而且,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好武力的人一般都自负,这点从庞涓刚入魏国就看出来了,怕输。当然,庞涓是有大才的,有野心有计谋,只不过他心胸太过狭隘,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亲如兄弟的孙膑。
在孙膑逃出他的魔掌后,庞涓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断向邻国发起战争,打得邻国不断求饶。《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平陵之战中,若庞涓不骄傲自大,而是冷静分析,也不会中了孙膑的计谋。可见庞涓这样的性格,即便对手不是孙膑,也迟早会栽在其他人手里,所以庞涓有这样的下场也是自作自受。
小结
所以说,庞涓的死是孙膑的报复,但并不全是。当然,如果说孙膑一点报复心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都是凡人,有七情六欲,对于几度要伤害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怨。但这个私人恩怨只能说占比不大,即便不死在孙膑所设的圈套下,就庞涓这样持续挑起战争的性格估计迟早也会栽的,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