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历史,难免会谈起围绕枭雄的谋士。除了荀彧和司马懿外,郭嘉是曹操身边最为重要的谋士,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甚至史书也记载了郭嘉的“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原来是袁绍的下属。郭嘉对袁绍忠心耿耿,没有怨言。但即使他很有天分,身处困境,遇到袁绍这样一个意志薄弱的主公,郭嘉还是有点冷淡。
于是,在说服袁绍运用自己的策略后,郭嘉果断地离开袁绍,放弃了这个主公,转向曹操。在动荡的三国时代,曹操作为当时的一个枭雄,如果曹操想成功,他不可能独自作战,曹操也需要人才。不过,曹操并不局限于选人用人,只在用人上,而是在双方的选择上,不说曹操想帮助谁,别人就会来。
郭嘉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一开始隐姓埋名,依附于袁绍,袁绍在田丰等人的影响下很有权势。袁绍对田丰等人很尊敬,但郭嘉见袁绍友优柔寡断,不能大做文章,毅然离开。这时,曹操招来人才,荀彧、程昱等人推荐郭嘉!曹操需要将军和谋士的帮助就可以统一北方。谋士有郭嘉、荀彧、程昱、贾诩。武将有夏侯渊、许褚。
曹操兴起的时候,他的力量在诸侯中很弱。如果没有河北相鲍信,恐怕曹操的命运不会比刘备强多少,在河北相鲍信的帮助下,曹操得到了兖州,然后以兖州为根据地,四通八达。吕布和袁绍,都是全能的人,在曹操的控制下被消灭了。从那时起,文臣良将皆慕名而来。荀彧、荀攸是颖川荀氏杰出人物,他们早年是袁绍的谋士。
袁绍攻占冀州时,为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荀彧等人离开袁绍,投靠了曹操。郭嘉也是投靠了曹操。贾诩的命运就有些尴尬。贾诩原为董卓的参事,其后是李傕、郭汜,在宛城劝告张秀投靠曹操。程昱一开始跟着曹操,为什么这些人抛弃了袁绍,袁绍是当时的四世三公,势力极其庞大,为何这些人离开了袁绍呢?
袁绍手下人才济济,谋士审配、沮绶、田丰三人之谋略不下于荀彧。武将河北四庭栋足矣秒杀曹操阵营所有武将。从这个角度看,即使他们为袁绍工作,也不能被袁绍重用。如果他们能加入曹操,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那就更好了。曹操以才华横溢、求贤若渴著称。
身边的每一个人才都会让曹操以“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让身边的人都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因此郭嘉辞旧主而迎新主,自然会被放在曹操的重要位置。曹操早就听说过郭嘉的智慧和谋略,没有人不相信郭嘉的智慧,所以袁绍没有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投靠了曹操。对曹操来说,这样无疑会更加强大。
这样的好事是曹操不能拒绝,所以郭嘉离开了袁绍,为曹操服务,做官做侯。这样的奖励,让郭嘉感受到曹军的重要性,自然是愿意肝脑涂地,誓死效劳。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郭嘉第一个计策就给了曹操一个大礼。有勇有谋的郭嘉献计,要想统一天下,必先将吕布这块大石头清除,方可将袁绍一举拿下。听完了郭嘉的分析之后,曹操觉得郭嘉说的很对。
于是按照郭嘉的计策行事。曹操带领军队派人先取吕布的头颅以儆效尤。吕布的斩杀,无疑为军中将士再次提升了信心。这样一来,曹军就有了很大的士气提升。相反,隔岸看火的袁绍见吕布战败,深知曹操军中将士是何等的厉害,自然是不敢掉以轻心。攻击袁绍的时候,袁绍自知自己敌不过曹操,这时候的袁绍想要联合孙策一起抗击曹操。
可是袁绍这样做,是为了坐山观虎斗,也就是想要孙策先抗击曹操,这时候袁绍就可以坐山观虎斗。这一消息一传出,袁绍静观其变;此时,曹操按捺不住了,便想折功而返,这个时候郭嘉站出来劝阻曹操。作为在袁绍身边的谋士,郭嘉对袁绍肯定是非常了解的,这时候的袁绍实施的肯定是缓兵之计,这样的计策不可信。
所以劝阻曹操不可退兵,反而应该乘胜追击袁绍,以绝后患才好,曹操听完照办,果然验证了郭嘉是对的。郭嘉的这一妙计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其对袁绍内部管理甚至袁绍个人性格特征了如指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郭嘉对人对事的判断,很少出错。该计策无疑命中了袁绍要害,使其整个军队士气大大受挫。
多次合作之后,曹操对郭嘉更为信任。认为要想夺取天下,此人不可或缺,便将其时时刻刻带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郭嘉的地位可以与荀彧一较高下。这样的晋升,对于郭嘉而言,足以表明了曹操的唯贤重用,也说明了曹操的郭嘉的充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