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2020-10-17新闻4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1449年,朱祁镇率领数十万军队在瓦剌作战,朱祁镇被瓦剌击败。 后来逃到北京的大臣李贤家中,在日记中朱祁镇写道,20多万名明军在战争的主战场丧生,大约一半的伤员,失去了所有的盔甲和装备,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被摧毁了。 此外,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率领的大军队数万人在洋河卫战役中丧生。

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都督王贵率领的大军队40000人被消灭;鹞儿岭之战成国公朱勇的军队50000人被消灭;伤亡总数近30万人,这是明朝成立以来从未见过的一次失败。 明帝国最精锐和装备先进枪械的三个阵营被摧毁。 重建后,他们再也无法战斗了。帝国在这方面的力量也在下降。 锻造九州之铁,不是错误。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如果我们选择明朝能打得最多的皇帝,应该是太祖皇帝和明朝成祖皇帝;如果我们选择关心民生的皇帝,应该是明宣宗和明孝宗;如果我们选择最懒的皇帝,应该是万历和嘉靖;如果我们选择谁最苦,应该是崇祯皇帝。 但如果命运选择的人最曲折离奇,那绝对是明英宗。 明朝有许多腐败官员,也有许多诚实的官员。

此外,这些诚实的官员成功地教育了他们的孩子继承廉洁的家庭作风,他们的后代几乎没有退化。 其中,明代著名大臣王恕是比较著名的。 王恕生于陕西三原。王恕是一个富有的农民或一个有富裕家庭的小地主。 虽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王恕的家风始终非常重视勤俭,如他的祖父王彦成,被称为“勤俭持家”,王恕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贫穷的邻居。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王恕的父亲王忠志也以其简朴节俭的生活而闻名。 此外,父亲有一点文化,喜欢在业余时间弹钢琴和看书。 看来王家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农耕和读书的传统。王恕的父亲非常重视王恕的教育。很早就为王恕找到了名师,开导了他,然后把王恕送到了朝廷所办的学校。 王恕在人才方面并不差,在学习方面也很努力。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王恕32岁,考上了进士,开始了王恕的正式职业生涯。 在王恕做官的方式上,有许多农耕和读书的影子。 无论到任何地方,王恕不仅关注农业发展,减轻了人民负担,还大力建立了书院,发展了教育。 另一方面,王恕重视祖先的教诲,诚实节俭。 明代著名的大臣和学者王恕出生于陕西三元。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王恕出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在正统十三年被科举录取。 先后担任过庶吉士、大理寺左评事、扬州知府、河南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太子太傅等官职。王恕经历了明英宗到明武宗的五个皇帝,在官场四十余年,弹劾了权贵宠臣。 与马文升、刘大夏称“弘治三君子。” 协助明孝宗朱佑樘,成就了“弘治中兴”盛世局面。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王恕也是著名学者,儿子王承裕均为三原学派代表人物。当时在云南,有一个贪腐官员叫做钱能,人如其名,爱钱如命。他是一个太监,却握有云南的军政大权,此人连当时的沐王府都不放在眼里。这是明朝自朱棣之后,大肆起用太监镇守边疆所形成的弊病。这个钱能为了搜刮钱财,竟然想到了串通外国的法子。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钱能谎称安南(今越南)骚扰边境,要朝廷派人前去调查。钱能与朝廷使者勾结,企图拿朝廷的赏赐去换安南的奇珍异宝,装到自己腰包中。钱能想不到的是,差一点弄巧成拙,安南差一点进攻明朝。面对这样的宦官,于是朝廷派了王恕前往调查。钱能的做法引发了皇帝的震怒,不过当时钱能没有收敛,反而是变本加厉。

明朝顶级大臣,历经五个皇帝,堪称官场不倒翁,只因优秀家风

清廉之士遇上贪财之官,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后者就招架不住。一到任上,王恕就开始了全面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得知天下有名的清廉能臣来了云南,包括沐王府在内的许多人都十分高兴,积极协助,这让钱能更加恐惧。可是皇帝还是放过了钱能。此后,王恕调到南京为官。

在当时来说,南京距离北京遥远,此地官员贪腐之风远胜于北京。不过王恕一来,局面就大不相同。王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绝不容许有贪腐之事。对于同僚所管事务,也时时监督。南京百姓感叹终于来了一位清官,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王恕晚年在家乡向皇帝上书,对很多重要的朝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明武宗诚恳接纳,并厚赏了王恕。

王恕身为明朝的清官,在食量方面倒是很厉害。《古今笑史》记载:“王端毅公恕,年九十余,每辰起进食,牛羊犬豕肉或鸡凫之类三十碗……”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王恕九十多岁的时候,仍然可以吃下牛、羊、猪、狗肉鸡鸭肉三十碗,一大碗蔬菜,两盘面饼,还能喝下三大碗清酒。虽然王恕最终告老还乡,但是王恕的后代仍然保持了清廉勤俭的德行。他的儿子王承裕,自幼蒙受父训,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为官之后,主动退还了朝廷赏赐给王家的田产。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