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都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不成不打仗士兵就不吃了?

2020-10-17新闻7

古代打仗的时候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粮草殆尽,因为粮草而扭转战事局面的情况非常多,尤其是两军对峙的时候,粮草是否充足成为了决定成败的关键。那么在不打仗期间,粮食问题并不严重,为什么打仗这就成了大问题呢?主要是因为两种状态下粮草的运输和消耗是完全不同的。

为什么都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不成不打仗士兵就不吃了?

古代军队用的粮草都是朝廷统一征收发放,对于职业军人来说,有兵农合一的募兵制度,粮草的提供又是另一种情况。一个军区不打仗的时候,除了日常的训练等,基本上很稳定,营中的粮仓就可以提供补给,消耗也比较小。而且稳定的状态下,后勤的保障人员也会减少,粮草自然不需要很多。

有些朝代的兵力没有战时的多,也就是说平常朝廷不会养很多士兵,只有需要打仗的时候,才会招收士兵,这也减少了很多粮食负担。尤其是兵农合一的时候,国家会给很多农田去开垦,还会有扶持待遇。这些人在没战争的时候会自己种菜吃,等有战争的时候再回归军队,这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为什么都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不成不打仗士兵就不吃了?

粮草中除了粮食,还有战马用的饲料。有人认为当时到处都是草,应该不成问题,但其实不是,军事的战马需要吃的有料草和料豆。并不是什么草都能喂马的,草厂里的青草是很好的,但是秋冬没有鲜草,只能吃春季下来的。在喂之前,还要除尘,料豆也要用水煮过,这样马儿才能更强壮。所以草料也是很大的一笔开销。非战时,这些马都有自己的主人,都是他们自行饲养,等到打仗的时候再征用。

在打仗的时候,朝廷会加大招募的士兵数,或者是让所有兵农合一的农民都回来参军,这样人员增加非常多,需要的粮食也就很多,参与的战马和后勤的牲畜也就变多了,草料也需要非常多。古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十个后勤人员才能辅佐一个士兵,因此后勤人员也很多,需要的粮食也要一并供给。

为什么都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不成不打仗士兵就不吃了?

冷兵器的战争里,士兵们都是真刀真枪的拼搏,重重的盔甲和刀盾对士兵和战马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吃饱就上场很不现实,巨大的消耗需要更大的粮食来弥补。但是古代的运输很慢,运输途中消耗会很大,运输的人员也是靠着带的粮食和牲畜生存,可能到了之后,粮食也就没剩多少了。

《汉书》中有记载运输粮草的损耗,汉朝的时候运输线很长,补给线是战争中粮草损失最大的一部分,而且道路危险系数很高,可能会有人半路劫走粮草,于是补给路线的安全也成为粮食不足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都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不成不打仗士兵就不吃了?

酸奶嘚啵嘚

总的来说,战争时候消耗的粮草跟平时是完全不同的,战争除了拼士兵和谋略,还是拼国力。要维持战争继续,最重要的就是粮草,例如长平之战,白起对于这次战争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到最后还是因为粮草的情况逼得两个国家不得不打仗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