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九州”和“十二州”其实都是一个地域说法,那么大禹又是靠什么划分九州呢?
古人难以理解气候变迁,自然不会以地域气候进行划分,而是根据河流、湖泊来划分,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能发展农业,古人这种意识也是慢慢的传承了下来,以至于后来的省份划分都是依据山川河流。
最典型的就是山西,以太行山之西闻名,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山西因此简称为“晋”,山西的地形也决定了它的名字,东西有山脉吕梁、太岳、太行,南北有中条,王屋、五台、衡山,其中太行是山西的分界线。
青海省不用说得名于青海湖,最开始青海省以黄河为界,长期以来青海都是游牧民族必争之地,唐朝才结束了分立局面,《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兵不西行,故种人得以繁息。青海之名,最早开始与清朝。
湖南和湖北,就是以洞庭湖以南,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战国时期,湖北跟湖北都属于楚地,汉代属荆州,唐朝时期设湖南观察使,这也是最早的“湖南”称呼,清朝时期,湖南跟湖北才被分开。
上海,简称沪,从简称和名字来看都是跟水有关,有一种说法是“其地居海上之洋”,意思就是渔民出海的地方,其实到清朝上海也只是江南一个小知府,清末,上海才开始发展起来。
山东、四川、江西都是一样,不是依山就是傍水,然而广东广西有是怎么划分的呢?从没听说过广西、广东有什么“广河”或者“广山”,这个广同样历史悠久,在两汉时期才首次出现。
秦国一统天下时,平定了百越各部,设南海郡治,并任命赵佗管辖,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各地都纷纷起义,赵佗就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刘邦建汉后,就派出使者说服了赵佗归降,成为了一个藩属国。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南越就接受汉朝的管辖,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丞相在岭南发动了叛乱,史称“吕嘉之乱”,汉武帝自然不愿看到叛乱,就派兵平定了南越,南越国灭亡,汉武帝又将岭南的首府设在苍梧郡广信城。
广府和广信县在行政划分上相差不大,“府”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梁、陈两朝均设有广州都督府。当时也叫广州府。
广信城取自汉武帝诏书: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广信也是岭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五代时,广东、广西又属于广南,北宋年间,广南分成了两块,一个叫广南东路、一个叫广南西路,后来为了方便,干脆就直接叫广东、广西了。
中国的行省划分虽然错综复杂,但每一个名字都带着厚重的历史渊源,不管是南北划分,还是气候地形的划分,大家都是中国人,没有必要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各种“地域黑”,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省份的历史才是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