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方法 眼中有春与秋胜一切山与河

2020-10-17知识21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方法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方法 眼中有春与秋胜一切山与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谢谢邀请。先看一下,这句诗是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说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处世心态,更是一种修为境界。我们在生活当中,劳累奔波,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忘了欣赏我们身边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等到我们错过以后回头再看,才觉得懊悔不已。人生就是这样,与其在忙忙碌碌中不断后悔和失去,不如在平平淡淡之中去发现身边的美。诗人所描写的那种境界,不是谁都可以达到的。那是历经磨练,宠辱不惊,静听花开的境界;那是看断是非,淡然无欲,波澜不惊的境界;那是大隐于市,小隐于野,幽游潇洒的境界;那是看尽悲欢,海纳百川,无欲则刚的境界;那是风尘过尽,安于天命,顺其自然的境界;那是甚远尘嚣,忘身物外,豁达无极的境界;那不仅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修养,甚至包含了更深厚的禅学义理,宗教奥义。我们在红尘之中,想达到这样的境界,较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方法 眼中有春与秋胜一切山与河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的题目 刘禹锡《秋词》原文及赏析【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赏析】“诗言志”.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蓝的,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色彩多么绚丽,。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方法 眼中有春与秋胜一切山与河

清风半夜鸣蝉上一句 “清2113风半夜鸣蝉”前一句是:明月别枝惊鹊5261。出处:宋代辛弃疾的《西江4102月·夜行黄沙1653道中》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

#文化#诗歌#读书#秋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