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13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也不超过40岁?

2020-10-17新闻20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朝可以查出生卒年份的皇帝有209个,其中活过80岁的只有4人;70岁至79岁也是4人;60至69岁24人;50至59岁35人;40至49岁29人;300至39岁48人;20至29岁34人;不足20岁81人。超过三分之二的皇帝寿命不足50岁。其中有65个皇帝死于被杀或者被迫自杀,将近三分之一。

古代1/3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也不超过40岁?

那么除了三分之一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不超过40岁?

一、皇帝的生活方式,使他们难得长寿。

皇帝的吃,穷奢极侈,珍羞百味,自然不缺乏营养。但吃得太多、太好,也并不符合养生之道。何况皇家的一切都讲究排场,光吃饭就有一套繁琐而刻板的礼仪程式,这对消化未必有好处。有人目睹慈禧太后和光绪吃饭的情形后发出感叹:

“自皇上以下侍太后食,手口若机槭之相应,想宫中无不然,难乎其为日用饮食矣!”

古代1/3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也不超过40岁?

很多皇帝还嗜酒如命,从史书记载看,他们无疑是酒精中毒患者。皇帝一般都不注重体育锻炼,走几步也得让人抬着扶着,体质当然不会强壮。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造成精神上极度的孤独和空虚。皇帝没有朋友,缺乏正常的天伦之乐,他的臣下、后妃、子女对他敬畏万分,却很少向他说真心话,他有什么苦恼也无人可倾诉。在理论上,皇帝得“日理万机”,操一切生杀予夺大权,时时得摆足一副万乘之尊的样子,但时时又要提防各种各样的阴谋家。所以,皇帝的精神状态是紧张的,往往还是不健康的。

古代1/3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也不超过40岁?

二、早婚和多妻,更是造成皇帝盛年夭折的重要原因。

皇子往往十三四岁结婚,有早到十一二岁的,这样必然影响发育。皇帝的后妃,一般都有几十人,白居易的“后宫佳丽三千人”的诗句,正是形容皇帝后宫人数之多,据说有的甚至超过万人。古代有“天子一夕九女”的说法,多数皇帝虽不可能做到,但荒淫纵欲是他们通病。皇帝不仅把纵欲视作自己的特权,而且还视作一项神圣的义务,为的是更早更多地添加皇子皇孙。酒色过度是很多皇帝年纪轻轻就夭折的原因,还使他们的后代体质孱弱;一代一代传下去质就越来越弱。

古代1/3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也不超过40岁?

各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还可享到中寿,但们的子孙却越来越短命。古代史家便归咎于宿命论“气数”,其实这是符合遗传学规律的。

三、皇帝有病,格外难治

骄奢淫逸的生活使皇帝易染上各种疾病,而至高无上的君主的地位,又使他们得了病以后格外难治。本来,中国古代医学对付疾病是有一套办法的。

皇帝又专门为他服务的医疗机构,应该不难找到名医高手。但是,皇帝是不好伺候的,有病的皇帝更是这样,好医生也往往没办法。汉高祖刘邦病重时就拒绝治疗,还把医生骂了一顿。不过这次医生没有吃更大的苦头,还得了赏赐。他们大多数同行就未必有这样的好运气。还未当上皇帝的曹操就杀掉了提出正确医疗方案的华佗;唐懿宗因女儿同昌公主病死,一怒之下竟处死20多个医生,还逮捕了所有医生的家属。明代的太医许坤给嘉靖皇帝治好了病,自己却吓成重病,临死对家人说:“我给皇帝治病时,想到其他医生都不敢用药,我如果治不好一定要丢脑袋,所以我非常惊怕,我这病是吓出来的,用药也治不好。”

古代1/3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也不超过40岁?

我们知道,医治病人,尤其医治重病人,医生和病人的互相信赖是很重要的,对着喜怒难测的皇帝,心惊胆战的医生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就算医术再好也难发挥。

中医诊病十分讲究“望、闻、问、切”,但至高无上的皇帝,是可以多看、多问、多摸的吗?这也必然增加了诊断的困难。皇家的忌讳又特别多,说错了话就可以定个“大不敬”的罪,弄不好是要杀头灭族的。皇帝的病常是酒色过度而起,医生恐怕不能公开说出来,因而也难于对症下药。加上皇帝的病有时还与宫廷之间的斗争有联系,医生就更为难了。

古代1/3的皇帝死于非命,为啥剩下的皇帝平均也不超过40岁?

清末给光绪皇帝看病的医生就碰到这样的难题。慈禧太后软禁了光绪,使光绪精神受到极大压抑,她却禁止医生说光绪肝郁,而光绪本人则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肾亏,偏偏光绪的病是肝肾两虚。所以,医生都抱着“不求有功,先求无过”的心理去给这位皇帝治病,终于就出现了“名医束手”的局面。不过,那时已是清末,皇帝虽没治好,医生总算没有受追究,也是他们的幸事了。

看到现在大家应该明白,其实古代的帝王也好当啊!

#慈禧#皇帝#为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