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小店面、小摊头,也有过小确幸、小时代,更经历过大变革、大发展……10月16日上午10时16分,华东师范大学69周年校庆当天,被亲切唤作“后门”的枣阳路460号师大校门,在沉寂7年后重新修缮启用。这道老校门曾经见证师大那个黄金时代,见证滋养一代师大人的墨香与烟火,也即将成为见证师大新涅盘、新成长、新历程的新起点,是新大门,也是新通道。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普陀区委副书记顾军、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管委办主任吴超,和师生代表一起共同启动校门。
当年,中山北路3663号的华东师范大学老校门
据了解,为了配合普陀区枣阳路周边环境整治和管道改造工程实施,枣阳路460号校门于2013年4月20日实行封闭。七年多来,通过系统整治,枣阳路成为一道清新、靓丽、优美的城市风景线。为更好地推进区校联动发展,方便学校师生工作学习出行,华东师范大学在69周年校庆之际,决定重新修缮启用枣阳路460号校门。
枣阳路老校门重启在华东师大师生校友中引起热烈反响。有人说,这是回答师生关切,更好服务师生的务实举措。也有人说,枣阳路老校门不仅连接着校内和校外,连接着烟火和文艺,更连接着师大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枣阳路校门重启仪式现场
“感谢学校把后门还给我们,而且造得这么平易近人。”写过《怀念后门一条街》的师大人、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作家毛尖感慨:“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后门。我们出入后门的次数永远比正门多。……后门,蒙太奇一样地出现在我们的青春期,在清贫的年代里承担了公园,咖啡馆和电影院的全部功能。”毛尖直言:“这里有我们的文学法学经济学,也有我们人生的最初图景。”
“六十九年前的此时此刻,在新中国的澄鲜秋色里,她开启了一个叫做华东师大的时代。六十九年后的此时此刻,在丽娃河的波光潋滟中,她再度重新开启……”启动仪式现场,五位老中青三代师大人代表朗诵演绎了中文系徐燕婷老师创作的散文诗《那道门》,寓意华东师范大学“以一代理想之门,开启新的梦想征程。”
三代师大人朗诵散文诗《那道门》
重新启用的校门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3663号老校门的四根立柱形象为设计基础,在景观设计上与长风公园遥相呼应。“校门重新启用,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与普陀区区校互动发展进入新阶段,一系列区校合作项目将随着学校70周年校庆的到来陆续展开。”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说,这也标志着学校迎来新一轮发展,明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学校建校70周年,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将开启新的篇章。(本文图片均由华东师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