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观展的市民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前驻足观看,重温武汉抗疫历程。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康复患者鲁雪晶睹物思情,难掩激动。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曹笑姗在援汉医疗队队旗下感谢恩人。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摄
志愿者李磊带着儿子前来参观。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何元木先生领取到抗疫纪念口罩舍不得拆开。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摄
“看抗疫专题展览,也是一次教育、思考、再出发的过程”,武汉市民高美娜说,要从抗疫斗争中汲取力量,今后要在岗位上更好地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光和热。
得知抗疫专题展览的消息,高美娜一直盼望能到现场,重温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13日,她第一时间预约到入场名额,16日请假专程去看展览。
当天,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来参观的观众中,除了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还有不少专程赶来的普通市民。看到记录战疫过程的图片、实物、场景,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在英烈墙前,高美娜含着眼泪鞠躬称:“这次武汉战疫取得决定性成果,是全国人民团结的集体胜果。我不知怎样表达感激,特意来给英烈献花。今后还要带孩子来参观,告诉他们曾经发生过这样感人的事情。”
■ 观展现场给援汉医生打电话:过好每一天才对得起党和国家
“住进方舱医院,我加入了临时党小组,在党旗下坚持‘工作’,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到方舱医院的场景,我仿佛回到那段难忘岁月。特别感恩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让大家都有了依靠。”
67岁市民鲁雪晶曾在江夏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半个月前,她受亲戚邀请,到荆州探亲,16日早上坐高铁回武汉。得知抗疫专题展览开展,鲁雪晶拖着行李箱直奔武汉客厅。
在方舱医院复原场景处,看到熟悉的病床、水杯、热水瓶,鲁雪晶抹起了眼泪,当场给曾在江夏方舱医院救治她的天津援汉医疗队赵桂峰医生打起微信电话:“我们能这么快康复,全靠你们的精心治疗。我现在康复得很好,要开心过好每一天,才对得起党和国家,还有你们医护人员对我们的期望!”
鲁雪晶说,她住进江夏方舱后,加入患者临时党小组,年轻的病友负责打扫卫生、协助医护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鲁雪晶被安排给大家拍照,记录这段特殊岁月,“特殊时期更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她说,生在中国我们是幸福的,有党的领导,才能度过这次大考;感恩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生命,让大家有了依靠;感谢医护人员,春节期间离家支援武汉,在火线奋战,病人才能平安康复。
■ 观展感叹“遇到了最好的时代”,现场向恩人报告“我完全康复了”
73岁市民曹笑姗,16日在老伴的陪伴下,赶来参观抗疫专题展览。她曾因新冠肺炎住院,来自长春的医疗队员除了负责诊疗,还为她打水、打饭、缝扣子,她非常感激:“我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在展览现场,走到援汉医疗队队旗展示处,老人家兴奋地说:“本月12日复查,我的肺部病灶已经全部吸收,恢复到以前的状况。我要向当时救治我的吉林援汉医疗队恩人们汇报:感谢你们,我完全康复了!”
曹笑姗告诉记者,她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住院43天,医护人员除了为她治疗、照料她的生活起居,还经常陪她谈心,鼓励她积极康复。援汉工作结束后,曹笑姗仍与医护人员们保持联系,“以前是医患关系,后来变成了朋友”。
今年9月9日,曹笑姗和老伴专程赶往吉林,到长春市人民医院探望救命恩人,给他们送去饱含谢意的锦旗。这次,她终于看清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后的面容,还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写满该院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名字的院旗。
第二天,曹笑姗又赶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向曾经为她做中医治疗的医生表达谢意。
“武汉的患者康复后,跨越千里去表达感激,长春的医生非常开心。”曹笑姗说,作为康复患者,她感激所有医护人员,是他们尽心尽力照料患者,才让大家重获第二次生命,在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
■ 志愿者特意带儿子来参观,让孩子感受战疫
李磊是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巡逻大队二七路110警务综合服务站辅警,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疫情期间,他白天上班,坚守一线防疫工作岗位,下班就是社会志愿者,服务一线防疫医院、一线防疫公安基层干警部门、街道、社区及远离城市的乡村支部,协调物资,联络其他志愿者及车队,给他们送去防疫应急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
“刚关闭离汉通道时,武汉急缺防护物资。一次,得知有一车医疗物资要送来武汉,我从早上6点对接到凌晨2点半,终于在东西湖接到这车物资,顺利送到医院。那是一车宝贵的防护服。”李磊回忆。
疫情得到控制后,他又成立了武汉户外俱乐部志愿者扶贫团队,帮扶东西湖及武湖农家推销果蔬菜及农产品。受到武汉革命博物馆征集收藏邀请,他将抗疫期间的接收函、驰援抗疫一线的相关横幅、物品,全部捐赠给博物馆。
为安全起见,疫情期间,李磊一直没回家,半年多没有陪过孩子。16日他正好有空,特意带着两岁多的儿子来参观抗疫专题展览。李磊说,孩子还小,对这场战疫没有深刻记忆,所以带他来感受抗疫细节,告诉他“爸爸参与了这场大‘战役’!”
■ 老人赶来重温战疫,“信任党信任国家,响应号召宅家战疫”
72岁的何元木先生,16日一早就从虎泉地铁站出发,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赶到武汉客厅,参观抗疫主题展览。
“我们年纪大,不给政府添乱。疫情期间,我和老伴响应政府号召,安心宅在家里,通过看电视、看窗外风景,了解外面的形势变化。医护人员做出巨大牺牲,才有了最后的胜利,我要来重温他们的奋战经历。”
何先生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住在东湖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老两口响应号召,一直宅在家里。子女不在身边,何老不会用微信买菜,社区工作者隔三差五主动询问,送来免费菜、帮老两口购买生活必需品。除了不能下楼遛弯,他感觉生活没有太大差别。
那段时间,他家里的电视每天开着,看新闻了解疫情进展。知道疫情形势严峻,老年人是易感人群,他内心有些害怕,但信任党信任国家,服从号令坚决宅家,“只要不出门,就不怕疫情”。
何先生还喜欢隔着窗户看小区外的街道,街上有超市、有餐馆,从一开始关门闭户,到后来开门营业,终于恢复了勃勃生机。
“我在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非常不容易,冒着风险抢救病人,连百岁老人都能救活,太不容易了!”举着刚领到的“抗疫纪念口罩”,何先生说,到了展览现场,看到那么多大图片、数据介绍,感觉更加震撼,“非常值得”。
■ 家中老小受关照,要汲取抗疫力量更好工作
高美娜家住武湖街汉北玺园。得知抗疫专题展览开展,她第一时间预约,特意请假过来参观。
高美娜是陕西人,已有两年没回娘家过年。今年,她1月19日就带着孩子回陕西娘家探亲,丈夫也随后赶去陕西。武汉的家里只有婆婆和上高中的小叔子。
“刚离开武汉没几天,1月23日,就通知武汉临时关闭离汉通道、居民居家隔离,我顿时慌了。”高美娜说,婆婆年纪大,不会用微信买菜,自己又远在外地,鞭长莫及,特别担心武汉家里的老小。幸运的是,国家提出要强化生活物资保障,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挺身而出,经常给老人送菜,邻居还主动让小叔子“蹭网”上网课、备战高考。今年夏天,小叔子考上了上海理工大学,发挥出正常水平,没有因为居家学习影响到学习效率。
同样令高美娜感动的是,他们一家四口在陕西隔离期间,得知两个孩子都还小,当地工作人员专程送去奶粉和彩笔,满足孩子日常需要。
“我们家有老有小、有学生,疫情期间,国家对每个人都关照得很到位!”高美娜说,这次战疫是全国人民团结的集体胜果,她不知怎样表达感激,特意来给英烈献花,今后还要带孩子来参观,告诉他们曾经发生过这样感人的事情。
“看抗疫专题展览,也是一次教育、思考、再出发的过程。”高美娜说,要从抗疫斗争中汲取力量,今后要在岗位上更好地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光和热。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