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几天的官方报道,黑龙江家庭因聚餐导致8人死亡,经过检查发现真凶原来是“米酵菌酸”。米酵菌酸主要是由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所产生的毒素,致死率较高。
从它的毒素来看,致死率可以高达40%以上,潜伏时期短则30分钟,长达12个小时。
其病毒极易感染发酵类食品,人一旦长期误食或者是短时间内吃了过多,身体极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全身无力等,重则会出现意识模糊、情绪失控、抽搐、晕倒等,甚至对脏器造成严重损害。
近期在网上流传用高压蒸煮能破坏“米酵菌酸毒性”,事实是这样吗?
据调查发现,这种毒素耐热性相对较强,即便是用100摄氏度的开水, 或者是用高压锅蒸煮等等,都很难破坏它的毒性,人在进食后极易出现中毒。
所以,大家想要简单的高压蒸煮,是达到不到破坏米酵菌毒素作用的。反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当心这3类食物。
发酵玉米面制品:
就像前几天的鸡西食物中毒事件,在经过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后,玉米面中测出了米酵菌酸,这种南方美食,一旦长时间发酵或者在水里面浸泡,被该毒素污染后,便会导致中毒。
尤其是在潮湿、高温下,如果大家发现发酵食品变质了,闻起来有问题、看起来有异常就不要再吃了。
变质的菌类:
如干银耳、干木耳,在烹饪之前都会先进行浸泡的步骤,有了水分的滋养则满足了米酵菌酸潮湿的环境,再加上浸泡时间过长,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后,银耳、木耳便会发生变质反应。
当大家发现银耳、木耳表面有异常,类似于黏黏的物质,吃起来有异味、没有弹性、不成形,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也不能再吃了。
淀粉类马铃薯粉条:
这类食品也容易感染米酵菌酸,当出现连续断裂、有明显异味不要吃。
在远离米酵菌酸上,建议大家不吃浸泡时间过长的菌类,如木耳、银耳,储存上要保持低温干燥、通风处,减少接触大量阳光。一旦发现发霉或变质食物,都不得简单去除发霉、变质部位再吃,或者通过普通方式,就认为可以去掉毒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扔掉,可避免米酵菌酸中毒,保证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