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湖湘讲堂湘军指挥家 跪求一篇游岳麓书院后感想的文章!!

2020-10-17知识21

石鼓书院的发展史 石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湖湘文化发祥地,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阳岳震南天”!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寇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石鼓书院。宋代太平兴国2年(978),宋太宗赵匡义赐“石鼓书院”匾额,宋至道3年(997),衡州郡人李士真在石鼓书院内开堂讲学、广招弟子,使石鼓书院成为正式的书院。宋仁宗景佑2年(1035),任集贤殿校理之职的刘沆,在衡州任知府,将石鼓书院的故事上报给皇帝,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两度被宋朝皇帝“赐额”,而步入石鼓书院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与睢阳(又名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齐名的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首。当时全国许多名流都至此讲学;如文学家苏轼、理学鼻祖周敦颐等…。孝宗淳熙14年(1187)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此讲学,朱熹作《石鼓书院记》;张栻在亭中立碑,亲书韩愈《合江亭》诗和《石鼓书院记》,后人将此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名曰“三绝碑”。宋仁宗庆历4年(1044)石鼓书院成为衡州路的官办学府,有正式教授1人,主要“以经术教导”学生。度宗咸淳10年(1274年)正月,湖南。

湖湘讲堂湘军指挥家 跪求一篇游岳麓书院后感想的文章!!

跪求一篇游岳麓书院后感想的文章。。 “地2113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皱鲁5261,礼门义路圣贤心4102”,巍巍岳麓山,悠悠古书院,浩浩湘江水1653,泱泱儒学魂,这就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读书人的文化梦想和家园。伫立在古朴的岳麓书院门前,仿佛听到第一位山长张栻提出的“成就人才,传道以济斯民”的办学方针从深幽的庭院里传出,振聋发聩。古代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大教育家孔老夫子为“万世师表”,教育都受到极高的尊崇。“若不读书,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如何而能齐家、治国”,在大儒先哲的眼里,天底下没有任何一种事业比教育更重要。而当时教学的目的却只是为了仕途做官。但张栻提出的办学方针,否定了那种仅能应付科举考试,只有言语文辞之工的无用之才,提出书院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够“传道济民”的人才。因而湖湘学子纷纷来此研习,一时“潇湘槐市”,就犹如门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可以说岳麓书院就是东方楚才的孕育地,发展地,腾飞地。看着古色古香的匾额,“千年学府”仿佛在诉说悠悠岁月:书院的最初是从喜爱清静的佛家弟子手中交给文化人,文化人的相互碰撞,文化人与官方的碰撞,以及帝黄的眷顾,仿佛使书院插上了遨翔的翅膀,在漫漫风尘中笑傲天下…。

湖湘讲堂湘军指挥家 跪求一篇游岳麓书院后感想的文章!!

石鼓书院是怎样发展成讲学式书院的楷模的? 1657年,桂王的永历政权内部发生矛盾,清世祖命经略大臣洪承畴率所部相机进取,洪承畴将石鼓书院当做军事指挥所。同年,偏沅巡抚袁廓宇上奏清廷,申请重建石鼓书院。此时,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观楼、会讲堂、忠节祠、七贤祠等建筑。其中,禹王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因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难以破译。传说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1668年,知府张奇勋扩建石鼓书院。1689年,知府崔鸣再次扩建。清代书院实行科举化,石鼓书院成为传授举业、培养科举人才之地。石鼓书院的山长大都颇有名望,如旷敏本和林学易都是衡山县人,均为进士出身,都是石鼓书院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山长。旷敏本23岁中秀才。1723年,他被学使黎致远赏识,选拔为贡生。翌年被举贡进京入国子监肄业,候选知县,随即被考选充任景山内廷教习。在为人做幕客的数年中,他并未忘记功名进取,于1729年考中举人。3年后,他又考中乾隆丙辰进士,并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754年,湖南巡抚礼聘他出任长沙岳麓书院山长。3年后,他又遭母丧,于是离职还乡守丧。此后,他便长期住在南岳老家,专心从事读书著作,后出任石鼓书院山长,因学问精湛,出类拔萃,备受时人。

湖湘讲堂湘军指挥家 跪求一篇游岳麓书院后感想的文章!!

#宋朝#岳麓书院#石鼓#中国古代史#石鼓书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