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拿来主义现在中国拿来了什么 拿来主义全文讲的是什么

2020-07-21知识11

谈谈你对鲁迅拿来主义的看法?对当代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拿来主义》是一篇不朽之作,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虽已过半个多世纪,但读来仍感亲切。显然,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人们去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毫无疑问,读者们需要“拿来主义”。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正是在学科学长知识的时期,更需放开眼界,博采众长,尽量丰富自己,这就要“拿来主义”。读者应记住鲁迅在结束本文时的话:“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作品原文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提出拿来主义? 鲁迅 在西元1934年写《拿来主义》一文时,对自己过去过分偏向五四新文化、痛批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有了一定的反思,从否定传统文化的道路上退回了一些,因此,鲁迅“拿来主义”。拿来主义全文讲的是什么 《拿来主义》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人们发现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9666131,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拿来主义 (1)理解这两句话用的修辞要抓住“发扬国光”和“进步”两个词语,鲁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丢脸”和“倒退”,所以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2)第三段中,作者在谈论“送出去”时列举了两个例子:尼采和煤炭,这就是.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呢? 古代最强的是唐宋,于是倭人就引进了汉字,把汉服改造成了和服,把唐刀改造成了太刀;近代最强的是英德,…拿来主义近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 拿来了,知识决定命运,拿来了科技才是生产力,拿来了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外的思维方式,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拿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诸如享乐主义等等第7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也是该篇驳论文的中心论点。运用脑髓:有主见放出眼光:有辨别自己来拿:主动获取(这也是“拿来主义”的内涵,与“送来”跟“送给”最大的区别)拿来主义在今天的价值与意义 拿来与送来(林默涵)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作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1)完成此题要结合全文的论证思路,这篇文章采用的就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者批判的靶子,靶子倒了,自己的观点自然就树立起来了.(2)类比论证:通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两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第三段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弊端,所以举尼采的例子就是用来证明这一观点.(3)要正确区分三者之间的区别,可以用拆词法.“抛”带有施舍、蔑视之意.“送”则更有礼貌.但三者的共性是接收者没有选择权.答案:(1)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 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每点两分)(2)类比论证 作者以尼采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最后发了疯,来类比当时的中国一味送去不想拿来,最后也终将落得看别人脸色乞讨的下场.(3)“抛来”和“抛给”都是不礼貌的举动,但“抛来”的接收方有要与不要的选择权;“抛给”对象更明确,带有更强烈的蔑视;“送来”外表很有礼貌的迷惑性,但。什么是拿来主义?什么是送去主义 1、“拿来主义”:2113谓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5261。中国现代史上4102政治极为1653黑暗、斗争极为复杂。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加深了对我国的侵略,而当时中央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以全部力量投入了“围剿”红军的反革命军事行动。当时的中央政府“扭曲”拿来主义之义:他们在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而大力推行“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核心就是宣扬封建道德。日本帝国主义为达侵略目的也大肆鼓吹“王道乐土”,说建立“东亚新秩序”就是“恢复孔子之教”,就可见一斑。2、“送去主义”:为了媚外,把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分类别统统送出去。九一八事变后,“中央政府”不断对日妥协。对外妥协投降,实际上就是把包括国土在内的祖宗留下的遗产拱手让人。这就表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对于我国进步的文化是采取拒绝即“关门”的态度,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面前则一方面将自己的宝贵财产呈献上去,另一面又听任人家的“赐予”和影响。扩展资料:《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拿来主义。 作者认为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条件 要实行“拿来主义”,必须首先弄清“送来”和“拿来”的区别。自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送来”的东西很多:“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蔽,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而“拿来主义”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和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全盘否定吸收的右倾错误。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鲁迅#文化#拿来主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