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贪嗔痴是无明。去除了贪嗔痴即无贪无嗔无痴也是无明。 无贪无嗔无痴对身体

2020-10-17知识19

不贪、不嗔、不痴,在佛学是啥意思呢?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2113爱,非得到不可,否则5261,心不甘,情不愿。嗔:对逆的境4102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1653智,意气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所以“不贪”即无欲,“不嗔”即无恨,“不痴”即觉悟。扩展资料:佛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即所谓“三毒”。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要人们以布施转化贪欲心,以慈悲转化怒心,以智慧转化愚痴心。佛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参考资料:-贪嗔痴

贪嗔痴是无明。去除了贪嗔痴即无贪无嗔无痴也是无明。 无贪无嗔无痴对身体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因无始贪嗔痴”这句话出自哪里?

贪嗔痴是无明。去除了贪嗔痴即无贪无嗔无痴也是无明。 无贪无嗔无痴对身体

贪嗔痴是无明。去除了贪嗔痴即无贪无嗔无痴也是无明。 人生来便会死,也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心经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可见佛理是一门,在事物两个极端中间寻找平衡的学问。学佛走的是中道。

贪嗔痴是无明。去除了贪嗔痴即无贪无嗔无痴也是无明。 无贪无嗔无痴对身体

无贪无愧 无嗔无痴是什么意思 没有贪念,就不会有羞愧之心。不轻易发怒,就不会迷失自己。

无贪、无嗔、无痴? 得 之莫嫣 失 之莫攀 随 遇而安 缘 自翩翩 心 似港湾 无 风起帆 增 则若仙 减 亦若甘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什么意思 意思是过去所做的一切2113错事,皆是5261因为自己的欲望、贪4102念和嗔行所造成,现1653在从身体到心里都开始忏悔,为过去做的一切错事赎罪。这是佛教名著《华严经》最有名的四句忏悔文。《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是大乘佛教的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扩展资料:《华严经》主要讲三个内容:第一是讲毗卢遮那佛依正庄严境界;第二是阐明了如何从凡夫到成佛的果位,需要圆满哪些行愿;第三部分以善财童子南游,一生参学修行,入普贤三昧,证入毗卢性海。参考资料:-华严经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昔:过去诸:那些2113恶业:简单说就是你干过的5261坏事,杀人放4102火偷盗奸淫坑蒙拐骗等等之1653类。往细处说,众生起心动念即是造业,比如心里有个坏念头就是造了恶业,这需要一些佛学知识才能理解。另外,与”恶业“对应的有”善业“,即你做过的好事,以及善念。无始:众生轮回无始无终,过去没有起源,未来没有终点。贪嗔痴:贪就是各种贪欲,比如贪财,贪图安逸等;嗔是嗔怒,生气;痴是愚痴,佛讲的愚痴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傻不太一样,大体上是指不晓得自己是受到妄想执著分别的障碍而无法脱离轮回,并乐于轮回中的感官享受,不信因果,不思脱离。“无始贪嗔痴”可以理解为”过去无数世以来的贪念,嗔念和愚痴。身语意:诸业是通过身(肢体)、语(语言)、意(意念)造的。最后就是说我忏悔所造的这些恶业,比如以前杀生、偷盗等等都是不对的,以后也不再造这些恶业。

贪嗔痴是无明。去除了贪嗔痴即无贪无嗔无痴也是无明。 有人说,学佛的三个阶段可以比喻为: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执着于相不对,执着于空更不对。。

#华严经#文化#佛教#贪嗔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