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陵节而施量力性原则 “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2020-10-17知识10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原则2113:1、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5261预。要求事先估4102计到学生可能会产1653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做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受困难。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施之谓孙(逊)”,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顺序。顺序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如果“杂施而不孙(逊)”,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要“学不遢等”。4、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扩展资料:《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学记》开篇指出,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

不陵节而施量力性原则 “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不陵节而施量力性原则 “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陵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陵节而施”的意思是[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原句是“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ùn)”:陵:超越。节:限度。孙:通“逊”,顺。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出自《礼记?学记》原文(节选):.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译文: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延伸:“不凌节而施”这句话汉代郑康成解为“不凌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救幼者钝者以大也。孔颖达解为“不凌节,谓年才所堪,不越其节,分而教之,所谓孙顺也。依照他们的解法,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这是孟子所说“时雨之化”的“时”,其意义是说,“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失之过早,它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相反,。

不陵节而施量力性原则 “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学不躐等和不陵节而施一个意思么? 是的2113,意思都是为学习不能超越次第5261,应循序渐进。扩展资料4102【拼音】1653xué bù liè děng【释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出处】出自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乱坏而不修”。表示学习要循序渐进。《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咋复习,哪些是重点?

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量力性原则的涵义是( )A.导而勿牵 B.强而勿抑 C.温故知新 D.不陵节而施 B.强而勿抑

不陵节而施什么意思

不陵节而施的意思 释义:表示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过学习者的自身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陵,超越,节,限度。出自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乱坏而不修”。扩展资料:《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中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

“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不凌节而施”。这句话汉代郑康成解为“不凌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救幼者钝者以大也。孔颖达解为“不凌节,谓年才所堪,不越其节,分而教之,所谓孙顺也。依照他们的解法,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这是孟子所说“时雨之化”的“时”,其意义是说,“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失之过早,它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相反,如果失之过迟,则学生的要求可能已经消失,也不容易使他们接受。这样不合时机的教育,《学记》认为,必然是‘勤苦而难成’,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的效果”。所以《学记》提出“不凌节而施”的要求。“不凌节”就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教小的、钝的学生太多太深的知识,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吃不了”;也不要对大的、有才能的学生,教的太浅太少,使他们“吃不饱”。《学记》要求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做到“教不凌节”,“学不躐等”,循序量力地进行教学。《学记》主张“幼者听而弗问”,为的是“学不躐等也”。“良冶之子”之所以“必学为裘,”“良弓之子”之所以“必学为箕”,“始驾马者”之所以要“反之,车在马前”,都是说明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循序渐进而不“凌。

陵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陵节而施的意思:2113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5261教育。陵节而施:[líng jié4102 ér shī]出自1653:《礼记·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拓展资料:大学开学时,官吏身穿朝服以素菜祭祀先圣先师,教育学生求学要首先具备谦虚和恭敬的态度;在祭祀时,齐颂《小雅》,练习三首(指《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从学习像这三首诗所描述的长幼有序,各自劝励那样去做官开始;学生入学时乐师的助手击鼓召集学生,然后发放盛有所发经书的书筐。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恭顺于学业;夏楚两件东西,是为了让学生害怕,用以整肃学生的威仪;夏祭之前天子诸侯不视察学校,不考查学生经业,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教师时时观察学生,而不加以指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让学生在心里翻来覆去的思考,直到怎么想也想不通,想来想去都无法表达时,才去启发,这样学生才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如果有疑难问题必须请教老师时,则推举学长一人请教老师,初学者只可以听,不允许插嘴,教育学生要知道谦让,长幼有序不能逾越次第。这七点,教学的宗旨呀。《记》中说:\"凡学习,。

#学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