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不在家里而花钱去酒楼、饭店吃饭,谓之下馆子。我长年食无定所,小半辈子几乎都在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饭”的买卖中填肚子,要么米粉、快餐,要么请人、人请。人到中年后,有了个分别,觉得自己去米粉、快餐店里吃,固然归类于吃快餐一类。但就算到了馆子里,不管高档、低档,只要光是叫点儿菜,吃点儿主食,没有聚会、联络、谈事、沟通之类吃喝之外的额外社会活动,惟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其实也是一顿快餐。如此定义的话,我的饮食生涯可以界线明确地划分为两大部分——吃快餐,下馆子。
这几年,写了些吃喝文章,回头一看,写的几乎都是下馆子,千篇一律。仔细想来,还是吃快餐的生涯里,遇上过不少乐子。中青年中国人民没吃过快餐的,几乎没有,吃快餐是最接地气的一项社会活动。很多吃快餐的细节,经年之后,我仍牢牢记得,说明这是何等浓重绚烂的人间烟火。于是,回忆了一番吃快餐的快活时光,记下一些。
本世纪初,南宁第一家正儿八经的湘菜馆开张,规模很大,上下两层,装修金碧辉煌,据说最好的包间,就装修了二十多万块钱。不消说消费极贵,坐大堂也常要花上千块钱。这店叫毛家饭店,在长湖路上,是时路尚没通,长湖路和东葛路并未连接,到此店要兜一大弯。饶是如此,门口还挤满了等座的客,大堂里摆得一桌紧挨一桌。如此堂皇的馆子,管你吃什么菜,但凡想吃环境的,进来准没错。到此吃顿湘菜,请的人和被请的人,都大有面子,而那时候南宁连湘菜馆都没几家。生意火了几年后,因为拆迁,搬到长湖路另一头,规模小了很多,门面缩头缩脑,好像也没什么生意,再过两年,南宁再也没有毛家饭店了。倒是差不多同时开张的一家湘菜馆韶山冲,还开了几个连锁店。
很多湘菜馆,把原材料或配好的半成品,摆置在进门就看到的台桌上广告
韶山冲也算南宁历史悠久的湘菜馆,味道还算地道。最早开在思贤路,也是两层楼,装修古朴,角落里摆满湖南农村物事,服务员穿着没有领章的老解放军服,戴着五角星的绿帽子,有的腰上还扎着武装带,每位光顾的客人赠送一枚小像章。菜式和价钱要比毛家饭店实在多了,大约算是中档消费。毛家饭店一道湖南家常菜剁椒鱼头,起名叫“全国山河一片红”,具体价钱我忘了,但肯定属于天价,明显高出其他炒菜一截。而且,和毛氏红烧肉一起,几乎是来者必点。韶山冲也有这两道菜,但价钱就和其他荤菜差不多。
剁椒鱼头,下饭经典
韶山冲离我住的地方远,毛家饭店倒是抬脚就到。但事关银钱,我当然去韶山冲多些。除了红烧肉和鱼头,韶山冲当时很是让南宁食客认识了一些地道的湘菜。比如,最常见的腊味合蒸,广西虽也产腊肉,但南宁多以腊猪、鸭及其下水为主,几乎没有湖南那种熏香的腊味,腊鸡、腊鱼之类实属罕见。这道菜让南宁人长了见识,几乎成了必点菜。火焙鱼、豆鼓辣椒等湘菜,也在此逐渐让南宁人认识,腊味、烟薰、红烧等湘菜烹饪方法及小炒、炖蒸、火锅等湘菜系列,系统地展现出来,有人第一次吃长沙口味的臭豆腐,可能就在这里。有一道全国到处有的青菜,包括湖南在内,都叫作雪里蕻,估计很多南宁人听过或从书报知道大名,但其实就是广西人所说的小芥菜。不知道广西人在湘菜馆吃了以后,会不会在肚子里开骂,“鸟,雪里蕻就是这破东西?”
锅铒莴笋腊肉,香腴肥美
就这样,以装潢一洋一古的这两家大湘菜馆为滥觞,湘菜于世纪之交时,大举进入南宁市场。到今天,哪个街头旮旯,都能找到湘菜馆,但多为小馆子,像毛家和韶山冲那样规模的大湘菜馆已属罕见。而且,多聚集在城中村和居民小区里,尤其是城中村分给村民的私房,占地只有一两套房大,但却能盖五六层高,整幢楼租下来,开个湘菜馆,生意并不算小。这种店,我去过不少,味道还真不坏。
手撕包菜,配的辣椒会让一些地方的人怀疑,这个是青菜吗
湘菜进入南宁初时,除了这两家规模较有影响的名店,还有一家有名的湘菜馆,叫宏龙酒家,在植物路广西区医院对面,军区大门旁,据说是一位军嫂开的,应该算是当时南宁人气最旺的湘菜馆。店面由几间非常低矮局促的老房子打通,摆满老旧的木桌凳。人气挤到什么程度?任何食客伸直手,都会碰到另一桌的客人。屋外,一尺多宽的屋檐下,还愣摆了几副两人座。去晚了没位置是肯定的,有时候过了饭点去,还未必有位子。当年到宏龙吃过饭的人,对此应有深刻印象,此后南宁也再无一家店有如此旺的人气。
猪油炒白菜,湘菜味道香,大量使用猪油,乃是一大诀窍
宏龙这么糟糕的环境招来如云食客,自然因为味道好。他们做的其实是非常普通的湖南家常菜,连卖相都不太讲究。镇店招牌是一道湖南常见菜,锅仔鱼籽鱼泡,炉子上小锅中,满满一锅鱼泡、鱼籽、鱼肠和少许鱼肉泡在奶白浓汤中,微微滚着,在泡椒和酸笋的加持下,味道酸辣,鲜香难耐,开胃异常,一口咬下,汁水在口腔里蹦跳,殊为过瘾。来此店必点此菜,甚至就为这道菜而来,不少人吃了再点,点到店里备料告罄才作罢。还有一道烧牛排也极受欢迎,这牛排不是西餐那种大片牛肉,而是带肉的牛排骨,砍成大块烧好,也是小锅带炉子上来,吃起来鲜香刺激,好肉者最为欢迎。此外,腊肉炒蒜苗、酱板鸭、沙锅豆腐等湖南家常菜,都给南宁食客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后来,宏龙搬进大院里,店堂数倍扩大,环境大为美化,我去过几次,但总觉得没那味道了,据说生意差了很多。听说这馆子还在,但我已多年未去。
钵仔腊味
好像是一种暗示,开张较早的毛家饭店和韶山冲,一家装潢得极洋气,另一家则力求复古,此之后南宁开的湘菜馆,不管大小,都是这两种风格之一。复古派的,用具还是粗瓷土碗长木筷,陶壶装茶陶杯喝,盛菜用大海碗、土钵子,连饭都是拿小陶碗一碗碗蒸的,坐长条凳八仙方桌,包间里则摆些乡间用品和农具,俨然一派湖南乡村味道。湘菜味道的重要来源,在于特有食材,有的馆子,不但取名“乡巴佬”“土菜馆”之类来力证其纯粹,甚至进门先铺陈大堆湖南乡村食材。湖南乡村是这样的吗?不知道,来这些店吃饭的人多没去过。这是坚守传统吗?装饰的传统,能否为店里的菜作出背书,也如此传统古朴?
小炒肉,湖南最家常的下饭菜
洋派不但装修上极力现代化,灯光、内墙、招贴洋里洋气,座位设卡座、火车座、皮沙发、红木沙发,红木大圆桌、大转盘,或剑走偏锋,整得像个麦当劳那种快餐店样式,或是咖啡馆模样。餐具一套一套的,杯盘碗盏自成系列,有些店还自行定制,在餐具上打上本店LOGO。不看菜谱,可能会以为新新人类又搞出什么风格的奶茶店来。近年湖南力推新潮湘菜,估计如此装修摆设,属于新潮派无疑。
反映在装盘上,很多湘菜馆所用碗碟,纯属大而不当,大盘大碗中间,盛放着一小撮菜,没吃几下就要撤空碗。有些却反其意而用之,不起眼的小土碗里,满满当当地装着厚实的肉,吃到终席未见下去多少。按我的经验,凡复古派多是装得钵满盘满要溢出来,凡新潮派则多是华丽的碟子,庄严肃穆地陈列着可怜的几口菜。
臭鳜鱼,湘派做法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审美倾向,颇与湘人性格契合。一丝一毫之处,都要体现出他们对理想、精神的追求,表达志向。一提起湘菜馆,我就想到服务员的装扮,店堂的装潢,吃饭的用具,无不像刻意乔装过,就是要表达出这种精神的诉求。这也颇像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追寻,有人走得太远,有人却掉头讲国学。但我能说湖南人重形式、好表现吗?当然不能。不管如何装饰,我都不反对。我到湘菜馆是吃饭的,而不是就怎么装潢来取经。店堂怎么变幻,都挡不住湘菜味重而刺激,实在是杀饭的尤物。当然,湘菜下酒也很相称,湖南人喝起酒来,能把人灌死。但湖南菜都下饭,则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一道湘菜,都能把几碗米饭轻易杀翻。
除去干辣椒,这么大个盘子,真不知道有几根干鱼仔
进湘菜馆填肚子,往往不用点太多菜,因为味足油重,三两道菜,足以让两三个人幸福地饱餐。湖南人家三天两头做的小炒肉,也就是尖椒炒肉片或肉丝,就是人尽皆知的下饭菜。我有时候点个小炒肉,加个雪里蕻或红苋菜,两三个人就吃得直瞪眼。要是点剁椒鱼头、鱼籽鱼泡之类带汤汁的菜,菜里带的汤汁,就足够一两人拌饭吃饱。那种装得土里土气的小湘菜馆,大钵大碗地上菜,吃饭最为过瘾。要想好好喝几杯,还是到新潮馆子去吧。
有人把湘菜粉丝多、流传广的原因,归结于“辣”,这显然过于片面。重用辣味不止湘菜,单单一个辣味,就算辣得人跳起来,跟好不好吃也不相干。湘菜的真味,在于辣的协调下,赋予菜肴的鲜香肥美。辣椒在其中的最大作用,大概相当于中药的药引。药引本身不治病,而是将药力导向病灶。
非典型锅仔鱼籽鱼泡
菜的味道如何,实在是一个“内容为王”的问题。各菜系中,湘菜取材内容最为丰富,丰富的水陆产出任人就地取材,有些还进一步加工出腊肉等衍生品种,添色增香;湘里人家,城乡都爱做腌菜、干菜、泡菜、酢菜、腊菜,增加了无限想象;就连调料,有名而常用的地方名产就有二十多种,浏阳豆豉茶陵蒜、双峰辣酱醴陵姜等,十足地彰显了湘菜个性。烹饪上,以热烹、冷制、甜调三大手法各自几十种技术细节支撑,在辣椒这个药引的拉扯下,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形成了湘菜重味厚油而浓香肥甘的特点,内容丰富,味道广博,才是湘菜吸引人的根本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说,米饭本身并无味道,所谓冒着淡淡的稻米味道,是否香味要见仁见智,有人说芬芳,有人说甘美,但谁都不肯对着一碗米饭不要菜来下。这和赞扬一瓶白水甘甜一样,白水当然不含糖,所谓的“甜”只是个人感觉,米饭香味亦如此。在这点,甚至连北方的面都不如,北方人吃面,真能从面里吃出麦香味、筋道感,他们吃面可以什么都不加。南方人吃饭吃粥甚至做成米粉之类大米副食,都要另找有味道的东西来搭配。这种搭配,既可从互补的角度入手,也可以考虑锦上添花。米饭没味道,配上有口味的菜,一口菜一口饭哄下肚去;嫌味道不够,就把菜的味道继续加重,直到把味觉刺激翻。
素炒泥嵩,南宁不产,在湘菜馆偶尔遇见,当然要吃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从生理学来说,油脂越充足越会觉得香,湘菜在用油上毫不含糊,甚至为了追求香味,炒菜时几乎都用熟猪油和自制的香辣油。而贯穿各路湘菜的辣味,其实只是一种痛感,能降低器官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即使下盐不准或火候欠缺,足够的辣味也足以掩盖,这在烹饪上实在是取巧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解释,这才是湘菜下饭的根本原因。人各有志,每一种菜都有各自的追求,粤菜讲究新鲜生猛,要吃本味,所以味道清淡,吃着虽也美味,但辅佐下饭的功夫就欠缺些。江南水乡的菜肴,还要讲究文化来历,更扯谈,我不信宋嫂鱼羹会比红烧肉更下饭。
新世纪以来,湘菜可以说慢慢普及了南宁,重要的是,湘菜馆主要不以大酒楼、大饭店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小馆子的面目,遍布人间。想吃一顿湘菜很方便,而且很容易吃到地道的。有些藏在不起眼的旮旯里的小馆,就连寄身南宁的湖南政商界大佬,都列为定点,不时光顾。
生煎包,绝非湘菜传统主食
这些小馆子,足以饱饱地尽兴吃一顿,我当然列为快餐重要备选地。我周围好几个城中村,与单位、小区犬牙交错,已与一般城市街区无异,里面潜伏了大量小湘菜馆。我可以像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待我一家家吃将来”。坦率地总结,进湘菜馆,我是喝酒的多。但我胃口不好,想好好吃点饭时,先想到的往往是湘菜。可以开怀畅想,一碗雪白的米饭,压上一块兼肥兼瘦带皮儿的腊肉也好,一砣刚从鱼头上剔下来的肉块也好,都还带一点儿菜汁,连饭一起往嘴里扒。有时候嚼几下,越嚼越有味道;有时候囫囵吞下,滑溜溜的直慰肝肠。不管什么菜,就是那股又咸又辣常带酸意的味道,丰腴厚足,被晶莹喷香的米饭衬托得个性十足,千娇百媚。
“要下饭,选湘菜!”历来是我的宗旨。但世易时移,这种很接地气的大众菜系,也在市场竞逐中飘摇起来。城中村就是那么多,城管越来越细,不管什么菜系的小馆子,越来越难以在大众中立足,纷纷被赶去大商圈里集合,甚至被赶上高楼,和其他业态搭配。在洋里洋气的水泥森林中,粗陶大碗的土菜馆其他不太协调。而且,口味是一代代人改变的,城里长大的人,未必懂得欣赏传统菜式的韵味。本来以坚持原汁原味赢得欢迎的湘菜,也被裹进改良菜品、优化运营的所谓创新之路,越来越背离初衷。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湘菜馆里也找不到下饭的菜?
蒸米饭,过去是拿木桶来蒸,或都拿拳头大的陶钵蒸,一钵等于一碗
我家附近两个小湘菜馆,正处于这种异化之中。两家馆子都是旁边小区一楼的商铺,装修洋气,有家像麦当劳,有家像咖啡馆,坐在里面很舒服。菜还是味道厚足的湘菜味,只是更精致了。红烧肉之类的大鱼大肉很少有人点,以前吃剁椒鱼头是用两尺大碟子装上来,现在上一小份。坦率地说,有时候我想,湖南大步来这地方喝酒划拳,就太坏情调了,带个小娘们你哝我哝,以吃湘菜的形式谈风论月,倒还挺适合。
话是这样说,来此点两个菜,送两碗饭下肚,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