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的3个儿童观
蒙特梭利教育法和普通的幼儿教育有什么区别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有众多蒙氏幼儿园或蒙氏班。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必要对蒙氏教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我国蒙氏教育的健康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诞生于上世纪初的蒙氏教法,进步性与局限性俱存,但是其进步性是主要的。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儿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儿童以兴趣,有兴趣才有专注;给儿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构;给儿童以活动,有活动才有经验。蒙氏教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感官训练过于机械;忽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社会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等。当前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把蒙氏教法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具操作,儿童自由、自主.幼教特指0-7岁的婴。
蒙特梭利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有什么区别? 一,混龄专业蒙特梭利教室里的孩子是2.5岁至6岁的混龄教育。孩子与成人一样,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成人的社会环境里有形形色色,老幼不同的人,孩子的社会也一样,首先。混龄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接近真实社会环境的环境。另外,在这个环境里,小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哥哥姐姐来提高所需的一些经验积累,也会获得哥哥姐姐的照顾。等小年龄阶段的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也会像哥哥姐姐一样,成为教室里的leader,并且去照顾弟弟妹妹。被照顾感受到爱与关心,照顾他人是自我成长与责任心的养成。在混龄教室里,孩子们都可以感受到。二,不教的教育,教具会发光传统幼儿园的模式是孩子排排坐,老师来上课,当你走近一间蒙特梭利教室,你会看到忙忙碌碌却又极其专注的孩子,有人在插花,有人在切菜,有人在搭粉红塔,有人在做数学工作,有人在阅读。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想要做的工作,主动投入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三,尊重,孩子是主人与传统幼儿园恰恰相反的是,蒙特梭利教室里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老师,孩子有选择工作的自由,有言论和行为自由。而老师的角色是观察者,是记录者,引导者,老师通过观察来发现孩子所需,做好准备给孩子更适合孩子的工作。
蒙特梭利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什么样的 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学习、游戏,而是工作在我们认为,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而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具有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且把这种学习活动称为“工作”。“游戏”是一种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具的使用中,孩子得到了快乐。相比较之下,游戏着重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进行学习,更带有娱乐性质。而“工作”则带有建构自己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孩子将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但不放任在蒙特梭利活动中,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绝对的和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在活动中,没有人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蒙特梭利教学法给孩子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掌握了这种工具的用法,以及从中学会的各种知识,而是孩子有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