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民国时期有70%川渝百姓加入袍哥会,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2020-07-21新闻13

袍哥会在民国时期,和青帮洪门并称为民间三大帮会组织。20世纪上半叶,由于晚清民国的社会动荡,摧毁了地方的社会组织,而当地政府又没有能力填补这个权力留下的真空,从而给袍哥会发展创造了条件。袍哥会依靠严密的组织,以及严格的规矩,在民国时期走向全盛。

虽然袍哥被宣布为非法组织,但是这个组织却又为民国政府服务,地方上的许多事物也需要它来运转。袍哥会在四川乡村权力结构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不缺乏帝王将相的历史,但是底层百姓的史料却非常少。民国时期70%的四川成年男性都是袍哥会的成员,不能简单把他们理解为民间帮会,它是一部底层社会历史,只有了解了这部分的历史,才能够完整理解中国社会。

袍哥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清朝乾隆年间,在四川地区兴起了一个被称为“啯噜”的团伙,当时四川巡抚就上奏给乾隆一道折子,说四川地区有很多无业游民,他们从事犯罪活动。但是四川地区,地处偏远,只要不危及治安,这些组织很难实现控制。

这个“啯噜”就是袍哥会的前身,袍哥会正式名称是“哥老会”,“哥老”和“啯噜”的发音非常相似,这个并非巧合。

最早的袍哥会是哥老会在四川的分支,这个称呼源自于《三国演义》,话说关羽被迫无奈投降曹操之后,曹操赐给关羽很多金银财宝,还有各类锦袍。关羽对于金银财宝一概不收,只象征性地收了件袍子,并把这件袍子穿在里面,然后把旧袍子穿在外面。

曹操问他原因,关羽告诉他,旧袍子是大哥刘备赏赐给他的,今天丞相赐给我一件新袍子,但是我也不能忘了大哥赐给我的旧袍子,所以我要把旧袍子穿在外面。因此,曹操也十分钦佩关羽。

这就是四川地区“啯噜”会的由来,哥老会的规则基本上借鉴了天地会。据说天地会的这些规则源自于郑成功,他写了一本《金台山实录》,里面详细规定了组织内部的规则,以及用来联络彼此的黑话。

后来清军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就把这本书装进一个铁盒子当中,沉入海底。后来有一个渔民把它打捞上来,被哥老会的郭永泰看见,于是把它改编成了一本名叫《海底》的书,喻义为海底打捞而得。

后来哥老会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近现代革命当中有很多哥老会成员参与,比如武昌起义当中先锋队就是哥老会组成的,著名将领冯玉祥早年也参加过哥老会。四川的这一分支哥老会,被称作袍哥会。

《海底》和郑成功有关系吗?很有可能是哥老会的郭永泰,根据天地会规则,自己编造出来的。天地会被清政府重点打击,因此郭永泰既借天地会的名声,同时又规避和天地会的关系。同时借郑成功提高自己的地位,强调自己是比天地会更正宗的组织。

其实这类扯虎皮当大旗的方式,历史上屡见不鲜。东汉末年,张角就宣称自己的太平道来自南山老仙,是他上山采药的时候,传授给他的。水浒传当中的众英雄,来自于36天罡星和72地煞,当这些大老粗,遇到包装大师之后,都有了响亮的来头。同时有了文化人的参与,这些强盗土匪就也就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民间帮会。

袍哥会的规则

袍哥会虽然借鉴了天地会,但是没有设立总舵主,在四川有个据点,被称为码头。码头的首领叫大爷,类似于总舵主。在大爷下面,分别是二爷、三爷、五爷、老六、老八、老九,没有四爷,也没有老七。

在四川话当中“四”和“死”字是同音,“七”和“截”同音,“截”是一截两段的意思,所以袍哥会觉得四和七都不吉利,因此就没有四爷,老七。

在袍哥会当中,和其他的帮会很相似,老大就是大爷,他对所有的事情拥有最终决定权。二爷类似于法官,是帮会当中最公正,最正直的人,也被称为“圣贤二爷”。虽然二爷的地位很高,但是没有实际权力,多负责一些帮会当中一些鸡毛蒜皮的闲事。

三爷又称为三当家的,主要负责人事和财务,地位仅次于大爷。五爷主要负责外交,负责和江湖上,以及官府搞好关系,同时也好处理好内部关系。五爷以下,所负责的事务就比较杂了,没有明确的界限。

袍哥内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同时还有很多规矩。比如要入袍哥会,需要三名引荐人,一个负责介绍,一个负责引进,另一位要做他的担保人。新人入会一般要在阴历5月13日,这一天被称为“单刀会”,是祭祀关羽的日子。单刀会代指关羽单刀赴会之意,关羽也是袍哥会共同供奉的神,因此规则也要符合关羽“义”的精神。

袍哥会要求对父母要孝顺,对大哥要忠诚,对长辈要尊重,对邻居要和睦,不能奸淫妇女,不能以大欺小。他们有一套监督体系,会秘密调查会员是否遵守规则,等到袍哥开会的时候,五爷会宣布违规的会员名单,并对他予以惩罚。

惩罚的严重程度要看情节,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大爷可能要出面,把他从袍哥会当中除名,对于出卖兄弟的会员,则会“三刀六个眼,自己找点点”,也就是扎三刀,每刀都要有两个洞,而“自己找点点”就是自杀。

同时袍哥之间会用黑话来互相对话,这几乎是所有帮会的特点,以防止其他帮会的成员混入进来。对话也基本和《智取威虎山》中的套路非常相似,都是一问一答,其中很多问题只有袍哥会内部才知晓。

如果袍哥在茶馆碰面,还会摆茶碗阵,就是用茶碗摆出各种阵势,然后通过阵势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比如“木杨阵”,就是一个茶盘,两个茶杯,一个杯子放到茶盘里面,另一个放到茶盘外面。这是请喝茶的意思,来求助的袍哥,会把茶喝掉,然后把茶杯放入盘子当中,这个暗号就对上了。

袍哥之所以在四川能够发展壮大,和他们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规矩以及一套黑话系统密切相关的。黑话系统虽然经过多年的演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形式,但是这种仪式感,还是让彼此能够形成同盟。

不过袍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袍哥会发展的巅峰时期,甚至能够和民国政府分庭抗礼,而民国政府也时刻需要袍哥的帮助。

袍哥会发展的社会原因

解放前,四川地区70%成年男性都是袍哥会的成员,在成都等城市,袍哥会的成员能够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当时在四川,加入袍哥会已成为社会的主流。

这其实源于民国时期,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瘫痪造所造成的,袍哥会在民间发挥了社会管理的功能。

那么以前的社会基层管理都是由谁负责的呢?乡绅,宗族族长。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乡土社会,百姓祖祖辈辈都会守着一份田,同一个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姓氏。

这种依靠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称之为宗族社会,同一个宗族当中,彼此之间都有或弱、或强的血缘关系,虽然不可能通过基因检测、滴血认亲等确认关系,但是依靠祠堂,修族谱的方式,强化彼此的关系。

日常的公共事务,都是由族里有名望的乡绅或者族长来负责协调,比如要修建一个学校或者架一座桥梁,都是由乡绅号召大家。由于当时没有金融手段,宗族的这些乡绅还要负责收税,他们会把税自己先垫上,然后再向百姓收取。

至于村子里出现了官司、纠纷等,都不会去报官,而是由族长协调解决,除非人命关天的大事,才会由衙门来解决。但是到了民国时期,这些基层组织就失灵了。

民国时期,四川省内出现了多个军阀,他们彼此之间混战,土匪此时也趁机打劫,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原来乡土中国的社会就打破了。大批的难民涌入城市当中,在城市当中原有的族规就不起作用了。

同时城市化的兴起,也让原本在乡村的乡绅们,也纷纷也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当中享受更好的生活,也可以躲避土匪的打劫。于是乡村的基层社会就彻底丧失了秩序,成了一个烂摊子,这就给基层社会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

这个权力真空很快被袍哥会填补,比如四川金堂有个叫贺松的袍哥,他利用自己和官府的关系,承包了本地的税务,成为包税人。当他赚到钱之后,除了养活自己手下的兄弟外,还支援教育事业,这些原本是族长做的事情,被袍哥会给承包了。

同时袍哥会还介入乡村的管理工作,比如四川有个“茶馆讲理”,类似于现在的庭前调解,人们会到茶馆请一个中间人来评理,这个中间人一般都是袍哥会的,袍哥会除了能够秉持公正之外,他们也有能力让调解的结果执行下去。

在一个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年代,百姓需要找一个组织来保护自己,于是袍哥会就成了最佳的选择。所以在民国时期,袍哥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这和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

抗日时期,国民党迁都来到重庆,在县城和乡镇举行基层选举工作,这为袍哥进入地方政权创造了条件。当时如果想要在竞选中获胜,就必须去争取袍哥会的支持,所以袍哥就把持了基层政权。

甚至为此还闹出了一场闹剧。国民党政府早已内定了四川的大军阀孙震当选国大代表,但著名的袍哥大爷徐子昌半路杀了出来,要争夺这个位置。最后,孙震不得不把位置让给了他。

结束语

袍哥会能够在民国时期走向全盛,是因为它填补了基层社会的真空,这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规律:国家对社会的统治权,归根结底是组织基层社会的权力。所以传统中国一般依靠士绅来对基层社会进行组织,士绅的组织如果不到位,民间帮会就会发展起来,甚至还可能参与政权的角逐。

国家统治社会的权力,归根结底是组织基层社会的权力。谁能够成功地把基层社会组织起来,谁就能获得百姓的支持,就可以参与政权的角逐。所以,类似袍哥会这样的民间自发组织,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就会洗白上岸,变成政治组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