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贵州:大数据赋能 开启智慧能源新时代

2020-07-21新闻16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坝上水位、出入库流量、预计发电量、蓄能值……走进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水电站远程集中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集控中心”),技术人员仅需动动鼠标,水电站实时运行情况即可一目了然。

“这一切都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黔源电力集控中心副主任李泽宏介绍,水调自动化系统投运以前,所有数值均需人工计算,现只需在水电站建立信息监测站,就可通过卫星和GPRS将雨量信息、流量信息输送到集控中心机房,通过设备分析运算得出所需数值。所有数值每5分钟计算一次,自动刷新。

另外,为最大限度减少发电耗水率和泄洪频率,黔源电力还在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中建立高程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确定水电站所在流域未来24小时或48小时降雨量,并根据降雨量安排未来十天的滚动发电计划。

“除利用大数据进行生产调度外,黔源电力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6座水电站的远程控制。”李泽宏介绍,将水电站现场设备的运行参数和生产数据统一到监测平台,值班人员除能清晰看到机组运行状态外,还可通过远程控制来调整机组状态、增减机组负荷,“2015年以前,每个电站仅生产运行就要20多人,现在仅需1至2人。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调度手段,在实现高效能量产出的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

无独有偶,按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发展思路,盘江煤电集团下属盘江股份公司土城矿紧扣煤矿开采新趋势,于2018年3月正式投运首台单轨吊自动化辅助运输设备,用科技手段告别煤炭运输“人海战术”。

“如今,煤矿苦脏累险的作业环境已经与时代发展脱节,单轨吊运输可真正将职工从肩扛、人背、推矿车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土城矿行政负责人杨勇介绍,目前,矿井井下绞车已全部拆除,4个采煤区均采用单轨吊运输,人困马乏效率低的痼疾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土城矿只是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推进机械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盘江煤电集团累计投入1亿多元进行辅助运输系统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已有17个矿井实现自动化辅助运输,每个矿井仅运输就减少近60人,预计7月底将实现22个矿井自动化辅助运输全覆盖。

此外,盘江煤电集团所有矿井均已实现主要通风机、瓦斯泵房及排水泵房等各机房洞室的远程控制,将原来由2人操作的井下作业转变为地面控制,促进现场管理从“坐岗”到“巡岗”、从“一人一岗”到“一人多岗”转变。

今年6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项目落户盘江煤电集团,将由该集团联合10多所高校和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共同研发。

盘江煤电集团总工程师黄寿卿介绍,该项目旨在根据煤矿辅助运输连续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少人化需求,研究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高精度导航定位、深部地下受限空间内防爆运输设备无人驾驶、全矿井人员及物资智能调度等关键技术,并根据不同井型研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系统,实现煤矿物料标准化装载、智能化配送、自动化转运和无人化运输,“这标志着贵州煤炭工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同样享受大数据红利的,还有贵州瓮福集团。该公司先后投入6500万元进行信息化改造,现已建成集磷化工生产数据采集、分析、集成、传递、共享于一体的生产运营信息系统(MES)。该系统将一线生产和设备运行基础数据进行串联,实现调度可视化监控、生产装置优化运行、全方位在线实时管理及准时敏捷高效生产。

“系统以关注异常为导向,对现场异常数据进行分级报警,进而规范现场管理行为。”瓮福集团信息化部部长张文介绍,系统规定点巡检路线,一线工作人员通过便携式点巡检设备,对现场运行设备参数进行检查。检测参数导入MES系统后,将自动形成设备运行参数和趋势,技术人员通过趋势判断设备运行隐患,对已经出现隐患的设备进行“预检修”,防止造成事故性停车检修。

为确保采购行为可控,瓮福集团还打破数据壁垒,将各供货商的产品、价格等数据统一集中到MES系统,供采购部门共享,以减少采购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通过科学化管理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与其他商品不同,磷化肥产品对物流运输要求较高,为打通服务农作物种植用户‘最后一公里’,2017年,公司自主研发了电商平台。”张文表示,该电商平台除可看到合同、订单及运输等信息外,还可对产品在某一区域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沉淀,为企业销售方向提供重要支撑。

从劳动密集型到以科技为导向的智慧型行业,贵州能源企业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助推贵州能源产业走上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道路,开启智慧能源新时代。

#贵州#大数据#新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