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用教育扶贫铺筑幸福之路

2020-10-17新闻9

用教育扶贫铺筑幸福之路

老师在指导新市民学生学习

脱贫攻坚,教育先行。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影响着脱贫攻坚的成效,也是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作为。近年来,义龙新区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高质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教育立区”战略实施,全区上下紧盯控辍保学、学生资助、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等底线任务和重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冲刺,尽锐出战,用“奋进之笔”书写脱贫攻坚教育保障优异答卷,奏响了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强基础 教育基础“夯得更实”

“以前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学校非常简陋,操场也很小。现在的学校就在家门口,太好了,宽敞漂亮,不仅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我们还能上音乐课、舞蹈课……”从望谟县麻山乡搬迁到义龙新区大龙潭居住区的王慧慧,现正在该区新市民第一小学读五年级,谈到过去与现在学校的变化时,笑得合不拢嘴。

义龙新区作为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在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战略进程中,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在新市民子女就学问题上“优先对接、优先安排、优先服务、优先保障”,全面深入推进新市民子女教育内涵发展,拔除穷根。

2016年以来,共投入约9.12亿元,扎实推进新市民学校项目、“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全面夯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累计实施学前教育新改扩建项目22个、普通高中教育项目9个、城镇义务教育项目12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项目10个、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90个、厕所改造项目41个,新增建筑面积61.23万平方米。同时投入11176万元,采购班班通、课桌椅、厨房设备和幼儿园设备等,全面满足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需要。仅2020年,就新改扩建完成普惠性村级幼儿园14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园17所;新建小学2所,改扩建中小学18所。特别是省州挂牌督战的国建中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改扩建项目,在全州率先复工、率先建成投用。

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该区采取挂牌督战、倒排工期的方式,投资2.85亿元,分别在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新市民学校8所,共新增学位8415个,并投入2193万元完善了设施设备。同时加强软件建设,率先在区内统筹调配30余优秀教师到新市民学校任教,并把160余名新招考教师安排到新市民学校任教,主动与搬出地相关部门对接,共协调26名教师随生入区任教,优先解决新市民学校教师不足问题。

不仅如此,该区还按照“来一个接收一个”的要求,全力保障安置区群众适龄子女就近入学需求,为新市民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在义龙一中单独为新市民学生开设3个普通高中班,在木陇街道办大龙潭社区和万屯镇阿泥社区设置“四点半学校”。截至目前,共安排2500余名学生在新市民学校就读,新市民子女就学率先在全州实现“六个100%”(100%入学、100%应助尽助、100%因材施教、100%感恩教育、100%家庭教育、100%安全教育),让新市民子女不但“有学上、上好学”,更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快乐学习、学有所得,为全区决战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固根本 师资水平“全面提升”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义龙新区按照“扶贫攻坚、教育先行”的思路,不断充实农村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为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抓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该区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任期制、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用足政策实施好“特岗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不断选好配强校(园)长,全面充实教师数量队伍岗教师248名,全部补充到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公开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84名,大力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实施校长交流任职80人,教师交流任教1249人,开展“三区”支教80余人,有效带动引领边远薄弱学校教师成长,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方面,该区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强师德、铸师魂、扬师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教育系统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坚持以“请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省、州、区培训为抓手,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学教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各级培训。

同时,该区还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骨干教师群体的辐射功能,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为依托,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和互补,促进全区师资水平全面提升。

“名师送教的方式,对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与成长,不仅可以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给其他老师,也促使名师们在各自学科版块不断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对于培养骨干教师有特别大的好处。”贵州省乡村名师“余开金信息技术工作室”主持人余开金说。

2016年以来,该区累计创建省级和州级乡村名校长与名师工作室32个,示范引领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0余名、州级骨干教师150余名、区级骨干教师360余名,880人获各级表彰奖励。

抓关键 学生入学“一个不少”

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有保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该区始终坚持把控辍保学作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来抓,确保不让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失学。

“打工干的都是苦活累活,没有文化也拿不到多少工资,还是读书好,学到知识、学到技术今后才能找到份体面的工作。”该区新桥镇中学九年级学生付彬辍学外出打工被劝返后,又选择到黔西南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精准施策控辍保学,一个不少一个不跑。2020年,为从根本和长期上确保失学辍学学生劝得回,在政策上,义龙新区多次组织召开全区性控辍保学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义龙新区教育系统2020年控辍保学学工作方案》《义龙新区教育系统“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控辍保学工作督战方案》等政策文件10余个,并抽调30名教育骨干组建5个督战组,下沉到10个镇(街道)现场开展督战,层层传递压力,凝聚攻坚合力。

在措施上,该区各镇(街道)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以镇、村为单位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联控联保机制,以镇为主体实行“一镇一策、一村一案”,进一步压实“七长”责任,落实“双线”责任,用好控辍保学“五四”举措和《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全力实施“三项工作制度”(整班移交制度、排查报告制度、辍学生劝返复学制度),切实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义龙新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筑牢“数据铁笼”,开启“互联网+控辍保学”全新模式,联合扶贫、公安、人社、移民等相关部门,将排查汇总的基础数据和扶贫系统、学生学籍系统及学生资助系统、公安户籍系统反复比对、精准识别,逐一核查摸排,逐一落实劝返复学责任,分阶段实施大家访、大劝返和“清零”行动,采取“一对一、人盯人”措施,以动态管理、台账推进、挂账销号的方式,抢抓4、5、6月“窗口期”,全力做好未返校学生劝返工作,确保“劝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共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61人。

截至目前,该区义务教育阶段47200余名学生,已实现了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目标,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48.62%,比2015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20年,该区有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35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学生92人,共送教上门39人,随班就读205人,在县外特教学校就读52人,已毕业4人,有50人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能力,全区残疾儿童教育服务实现100%覆盖。

兜底线 学生资助“一个不漏”

学生资助工作关乎教育公平。该区始终把教育精准资助作为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措施。

家住该区新桥镇阿科村榨房组的王美艳,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今年,当接到江苏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喜忧参半。正在父母为孩子的学费一筹莫展之际,经该区政治部多方核实,陈艳领到了2020“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5000多元,切实解决了她学习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该区不折不扣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各项资助措施,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微视通”“惠民政策明白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将资助项目、金额、时间、方式等及时告知受助学生及其家庭,让资助政策家喻户晓。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重点,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无障碍入学,为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成才保驾护航,搭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

特别是2020年,全省冲刺90天打赢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歼灭战打响后,该区各级各类学校紧盯不漏一人的目标,加强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贵州省精准扶贫系统等的维护管理和数据采集工作,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筑牢“数据铁笼”,采取系统比对、实地走访核实等方式,对全区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再核实、再精准,共发放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省外普通高校等各类资助2006.75万元,资助学生33733人次。

据该区教育局资助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该区累计发放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省外普通高校等各类资助金1.96亿元,资助学生21.83万人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88万笔,涉及资金1.24亿元;累计排查出漏助学生2078人次,补发学生资助资金469.89万余元,做到建档立卡学生一个不漏、一个不错,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学。全区在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学前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后,累计有17000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营养补助。学生资助实现“应免尽免、应助尽助、不漏一人”,营养改善实现“应补尽补”,实现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不失学、上好学。

抓补充 校农结合“一仗多赢”

如何让群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脱贫奔小康,发展产业是关键。

在脱贫攻坚战中,该区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学前教育儿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依托,积极探索“校农结合”新模式,用“校农结合”的“菜篮子”,驱动产业发展的“车轮子”,奏响脱贫奔小康的“最强音”。

“早在十年前,这里就开始规模化种植蔬菜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如今享受到‘校农结合’优惠政策,为坝区的蔬菜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坝区的蔬菜产业,也为学校食堂的蔬菜供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贵州金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卧镇八光海子坝区蔬菜基地管理人员韦福妹说。

由贵州金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德卧镇八光海子坝区蔬菜种植基地,是义龙新区的样板坝区。它覆盖白水河、大水井和团山堡3个自然村,坝区蔬菜种植面积有1600余亩,涉及农户2900余户119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户33人。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2000余亩,20%销往区内学校,80%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宁波、上海等城市,平均亩产值达8000多元,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月工资在2800元至4500元之间。

“校农结合”,既让学校学生吃上了新鲜绿色的安全食品,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降低了企业成本,实现了“一仗多赢”。

近年来,该区还从教育局、经发局、农林水务移民局、卫计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校农结合”工作专班,按照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要求,聚焦7.6万亩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探索实施“校农结合”扶贫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由学校“点单”、公司“下单”、专班“派单”、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单”,以“餐”惠农。2016年以来,全区共打造样板坝区1个、达标坝区11个,累计实施“校农结合”学校共150余所,覆盖学生7万余人,覆盖合作社66家,种养殖基地面积11600余亩,惠及农户16900余户,其中贫困户1933户,为贫困户累计增收2944万元。

抢机遇 对口协作“帮出亮点”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义龙新区抢抓机遇,将东西部协作帮扶作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重要抓手。

2019年3月,该区教育局与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签订《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 义龙新区教育局对口协作框架协议书》。随后,该区选派3名校长到宁波参加“校长提高计划”挂职培训,选派26名幼儿园园长赴海曙区参加“月湖之约”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周专题学习培训,选派15名初、高中校长到宁波杭州湾新区考察学习职业教育,选派127名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赴东部地区交流学习。

2019年5月,该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庭洪带队赴宁波海曙区、杭州湾新区对接东西部协作事宜,促成国家体育总局棒垒球协会为该区10所特色学校授牌;选派76名学校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海曙区开展结对交流和教研交流;宁波市5家爱心企业到该区德卧镇甘河小学助学捐赠打印机1台,78套校服、440本作业本,益智玩具32件;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教育辅导研究室向木咱镇初级中学捐赠学生净水器6台,给40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共计20000元……

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甬黔两地在学校硬件建设、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截止目前,宁波市累计向该区投入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达700多万元,捐赠物资超过300万元。全区46所中小学与宁波海曙区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拓展延伸120余所村小(教学点)。14名贫困户学生到宁波技师学院就读(汽车维修方向),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扶贫模式,改变贫困现状,真正实现“一人培训,一家脱贫”目标。

在人才交流方面,宁波海曙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该区教师开展高质量培训和教研交流。截至目前,宁波市选派近100名名师、名校长和教育专家为该区教师开展培训,累计培训教师16000余人次,其中线上培训教师12000余人次,线下培训教师4000余人次,该区派出227名校(园)长和骨干教师赴宁波跟岗学习。

山海携手,黔甬共进。宁波市对口帮扶义龙新区以来,两地的结对帮扶和人才交流等工作走向深入,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派干部、带项目、带资金进行帮扶,帮出了亮点、做出了示范,稳步提高了该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歼灭战做出积极贡献。

(图片由义龙新区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杨朝敏)

#扶贫#学前教育#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