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以后开始有思辨能力,开始质疑父母的权。具体表现为不听话、顶嘴、逆反等现象。这时候父母管孩子经常会出现争吵、孩子决绝沟通的情况,双方都气的够呛。如何跟孩子加强沟通呢?掌握下面五个窍门,让你跟孩子的沟通更顺畅。
1. 用“你”代替“我”
有些家长嘴上说孩子是家庭的核心,自己什么都围着孩子转。但是实际沟通中还是自己拿主意比较多,凡事以“我”为先。“我说了多少遍写作业直起腰来”“我都催了你四次了”“我最怕开家长会,丢脸”。你描述的都是你自己的感受。很显然,你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家长要明白,不是你要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试试多用“你”来给句子开头:你现在有什么感觉?你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你希望听一听我的意见吗?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声音。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亲子关系更融洽。
2. 等孩子哭完再解决问题
孩子为了达到目的,用哭闹来解决问题。这是任性的表现。这时候如果哄孩子,会助长他们的气焰,下次他们还用这个方法。如果强势的要求孩子不许哭,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受到伤害,害怕跟父母沟通,变得胆小不爱说话。
其实孩子的眼泪和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他们自己很难控制的。等情绪发泄出去了,孩子就恢复理智了。所以家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要允许孩子发泄情绪。你可以说:我理解你现在很失望。你可以先发泄一下情绪,等你哭完了咱们再解决问题。这样既没有惯出孩子的坏毛病,也没有伤害到孩子的感受。
3. 让孩子做选择题
有些父母喜欢命令孩子。他们觉得孩子自主性太差,好说好商量没用。但是命令的语气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接下来学习的情绪也不高涨了。而且,凡事用命令的语气,父母跟孩子之间形成一种“奴役”作用,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孩子的自主性会被削弱。孩子长大缺乏主见。
让孩子做选择题,既可以让父母掌握选择范围,又把主动权给了孩子。孩子感觉得到了尊重,又不会太出格。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可能想看电视,但是一看起来就没完没了,耽误时间。家长可以问孩子:是想先背课文还是先做数学题。
如果孩子坚持想看电视,你可以这样问:“你是想看五分钟还是十分钟?”这时候孩子通常会选择看十分钟,其实十分钟也不是很长。你还可以给出更高级的选择:是先看10分钟电视再写作业,还是先写作业再看30分钟电视。这两种选择其实都不错。先看电视时间段,不耽误写作业。先写作业自然好。
4. 用具体时间代替催促
孩子磨磨蹭蹭,做事拖拉怎么办?如果家长催得太紧,又把气氛弄得很紧张。孩子没情绪,做事效率也不高。孩子缺乏实践观念,其实是家长的指令太模糊。我们试着具体一点,用几分钟、几点钟来代替“快点”“赶紧”。
比如催促孩子出门,不要说“你快点穿衣服别磨磨蹭蹭的”,可以说“你5分钟走出去正好可以赶上公交车”。比如想让孩子早点写作业,不要说“看你写不完作业明天老师怎么收拾你”,可以说“先用25分钟把语文写完”。用具体的时间作为指令,孩子更好接受。
5. 下次会更好
孩子犯错,家长批评得太狠会让孩子情绪低落,内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孩子性格会变得孤僻叛逆,容易走极端。我理解家长想要立刻解决问题的心情,但你骂孩子无非是在发泄自己的焦虑。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改变不了的。重要的是下一次别再犯。
先给孩子一点时间冷静一下,然后一起分析原因。把下一次的情况想的具体一点,想好怎么做。让孩子对下一次做好准备,并提出期待: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