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深秋了,秋气之道你感受到了吗?合上拍了吗?
大部分的人会感受到秋天升降不顺、身心不清爽、阴阳不调。
因为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风劲急,气候干燥。《黄帝内经》讲:“秋在气为燥,在脏为肺,在志为悲”。人们起居调摄应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避让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记住这六个字——“外御寒、内润燥”,是关键。
慧养优品
外防风寒
寒露过后,寒气渐重,昼夜温差很大。
为免受风寒,早晚要适当增减衣物,更应适时加衣御寒。
保护好以下三个部位,这个秋天不受寒。
1、头不受寒
秋季,气温骤降,血管弹性降低。
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使血液黏稠度增高。
因此,有三高的人群,在这个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
慧养优品
夜间睡觉应关好门窗,不要让冷风吹到头面部。
晨起先将掌心搓热,再以掌心摩挲额头与两颊,有助于抵御寒气侵袭。
待彻底清醒后,用凉水洗脸,以便更好地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
2、脚不受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
中医认为,全身的脏腑经络自足底相连。
寒袭经络者手足冰冷、腿脚关节失灵,甚至会出现抽筋麻痹等现象。
因此,防治这些现象,必须要做到足部保暖。
慧养优品
秋天袜子要穿好,睡前用热水泡脚也很不错,能达到暖身驱寒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泡完脚后,将足心搓至发热,对保养肾气很有帮助。
3、肠不受寒
《黄帝内经》里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秋凉不仅会伤肺,还会进一步伤及胃肠。秋季,我们更应少吃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
慧养优品
晚上睡觉时可换上被子,注意盖好肚脐,保护肠胃不受寒。
慧养优品
内润秋燥
干燥,是秋天的基调。
寒露过后的秋“燥”,不同于刚立秋时的“温燥”。
此时气候偏凉,寒与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合的邪气,我们称之为“凉燥”。
人体五脏中,肺对应秋,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
燥邪之气极易在秋天侵犯人体,调养不当就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皲裂等秋燥症状。
在干燥的秋季里,从饮食、居处两方面入手,让身体“滋润”起来。
1、饮食之润
应以滋阴润肺为主题。
需要“养阴液,润肺燥”,让身体“滋润度秋”。
少食损伤阴精的辛辣食物,多食用滋补柔润的食物。
蔬菜类:南瓜、莲藕、萝卜;
水果类:荸荠、枇杷、乌梅;
五谷类:薏米、芝麻、核桃;
肉食类:猪肉、鸭肉、乌鸡。
慧养优品
需注意,梨是秋季很好的水果,适当吃一些有润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梨性偏寒,“温燥”较为适宜,但不适合对付“凉燥”。
寒露后吃梨,宜搭配银耳、百合等温润食材,煮熟后食用。
慧养优品
2、居处之润
立秋以来,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空气湿度却不断降低。
很多人都会感到口唇干燥、舌干少津,甚至皮肤干燥开裂。
这是由于凉燥之邪,不仅从从口鼻而入,也从皮毛而入。
此时可以开加湿器,但要注意对加湿器定期清洗。
避免加湿器内滋生出细菌、霉菌,妨碍人体健康。
慧养优品
慧养优品提醒您,秋季干燥,每天还应摄入足量的水,大概2000ml左右,满足人体所需。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品质不错、搭配合理的养生花茶进行冲泡,一是可以调口感,无意间就能多喝一些水,增加摄水量。二,长期坚持喝养生花茶可纠偏体质,调身合体。
慧养优品
秋季养生,必不可少,还没有“合秋”的朋友,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才能“使秋气平,使肺气清”
。亲爱的朋友,根据上面讲到的秋季养生内容,乖乖照做,能助您及家入身心早日入秋。
慧养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