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罗敏 记者 袁洋)秋风起,柿子红了。10月1日,位于雅安市雨城区碧峰村的“沐云·柿子树”老金家民宿开门迎客。恰逢国庆中秋长假,该民宿一开业入住率便超80%。
“以前这里多是农家乐,我们都选择到山下酒店住,这次过来发现多了不少民宿。”从成都而来的游客余敏已不是第一次来碧峰峡旅游,切身感受到这里的变化:“我们入住的‘柿子树’素雅别致,还有贴心的管家服务,让我们能好好地感受景区的静谧之美,很惬意!”
碧峰村地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碧峰峡内,近年来,除了农家乐向民宿的提档升级,碧峰村整体村容村貌也得以大幅提升。记者了解到,这得益于碧峰村创新以多元混合的“整村运营”模式,集结来自村集体、原住民、专业运营人才、外部资本的综合力量,共同推动乡村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如今,不止在碧峰村,该模式也辐射到周边更多村落。
“整村运营”模式究竟解决了乡建中的哪些问题?对各地乡村营造有何借鉴意义?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造访,观察村社里正在发生的变化。
引入专业力量村里来了一群新“村民”
碧峰峡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让当地村民早早吃上“旅游饭”,据统计,碧峰峡景区的农家乐(含民宿)达到了130多家。但由于运营能力的差异、同质化竞争严重,景区内相当一部分农家乐处于半年营业半年歇业的状态。此外,还面临村落环境脏乱、缺少统一规划、业态单一等问题。
碧峰村村主任田济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村集体账面基本为零,村级组织缺乏话语权,实际带动力有限。如何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份“考题”。
外在环境的修缮仅仅依靠原住民本身是不可能的,完全依靠政府短时间内同样不可行。2018年,雨城区政府引进建筑施工出身、经验丰富的雅安本土企业家张俊春,按照“整村运营”的思路,对碧峰村进行重新规划,让单家独户的农家乐时代成为过去时,打造民宿集群,并以此为核心建设“村落景区”。
引入人才、组建稳定的核心运营团队是激活乡村的第一步。“首先我需要确定的是我们是同一群人吗?是愿意一起投身乡村、为乡村振兴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总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希望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行业人士汇聚到一起,达成共识,为乡村复兴的目标一起努力。”张俊春邀请的专业人士中,有浙江、福建等地知名的整村运营专家章雷、张琪等人,还有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刘传磊博士,在详细调研村庄的资源、资产情况后,与村民共同商讨发展重点,为碧峰村策划、运营。
此外,还有生活在这里的本地能人加入,唐建伟便是其中之一。已有当地知名城市民宿运营经验的他说道:“碧峰峡不缺人流量,缺的是怎么匹配市场需求,老百姓缺资金、缺理念、缺经验、缺规划,我们要做的就是统一思想,一致的目标牵引大家按各自分工,共同推进。良好的营商环境,投资商也乐意进来,形成村庄的良性运转。”
运营过程中,运营成员跟业主、施工方、村民、村两委之间,以平等的角色去商讨、心平气和解决问题,大家既是“合作伙伴”,亦是“良师益友”,在这个过程中,村民发展信心不断坚定。
组建运营平台 构建村庄利益共同体
“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如何盘活宅基地和存量土地、链接市场资本。碧峰村的做法是,由碧峰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村民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成立“整村运营”平台公司,整体托管运营村庄各类资源,多方的利益和诉求通过这个平台公司来权衡把控。
为保障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集体将村民的闲置土地及宅基地和房屋逐步收储,由张俊春组建的四川滋农公司进行改造、运营、管理等,所产生的增值收益由村集体作为业主方主要享有,公司则获得代理服务和托管经营收益。目前,碧峰村已有8家民宿开展升级改造及托管运营,其中,试水的“沐云·柿子树”老金家民宿经过8个多月的改造,率先开门迎客。
入住“沐云·柿子树”,开窗见山,侘寂装饰风,极简中透轻奢,并配套有咖啡吧、夜间酒吧、星空放映厅等多个场景。而该民宿建造之初,业主金文生也曾走弯路。
因固有观念限制,金文生前期投了100多万,将民宿打造为放大版“农家乐”,与市场需求脱节,后期投入也如“无底洞”。村干部见了直焦心,劝他“趁早打住,这样下去钱是要打水漂的!”于是,金文生找来张俊春商量,双方达成协议,由滋农公司“接盘”,签订5年租赁协议后进行整体设计改造、托管经营,金文生承担部分建造成本,并享有租金。
在雨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看来,完全通过市场的方式激活乡村,往往需要很高的持续性运营成本,而“整村运营”模式则调动起众人参与的积极性,资本投入多元化,结成村落景区发展利益共同体,在专业运营团队的带领下进行村庄的全面升级改造和运营。并以民宿为依托,大力开发文创产品、乡土游学产品等,推动景区业态多元化,带动村民就业、创业。
如今,碧峰村云上听水、缘舍、漫野别院等民宿上档升级后,旺季房价由原先的100-280元/间提至800-1800元/间,淡季房价由原先的60-108元/间提至600-1200元/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随之而来的是村里人思路、心态的转变。村民张雅宁家原本有5间客房,但由于条件简陋常年空置,如今村庄的新变化让她又重拾发展信心,“我这院坝宽敞、视野好,要是打造出来不比其他家差。”她开始有意识地发布“合伙招募”信息,希望有资本介入共同打造民宿。
一村辐射十村 村落景区开启富民梦
以碧峰村“整村运营”模式为示范引领,一村带十村,新的梦想种子也在更多村落种下。
今年7月,名山区万古镇红草村整体运营项目签订。与碧峰村不同,红草村有红草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但缺少休憩、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此外,和绝大多数村子一样,也存在房屋闲置、人口外迁、逐渐没落的问题。张俊春介绍,将在保留村庄传统面貌的同时植入新产业,改善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庄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而除了红草村,张俊春说,以乡村众创为载体的城市近郊型乡村、以古村落乡愁复兴为依托的历史文化乡村等资源禀赋不同的村落,也将有各自匹配的整村运营方案。
眼下,张俊春正通过深度挖掘村庄的文化、历史、自然等资源,开发成能够深度体验的游学项目。乡村运营需要慢功夫,他说:“我希望在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大到6-10个村开展第二期村落景区建设,将‘村落景区’作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作为雅安的典型经验,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让乡村重新成为有活力、有希望的地方,村民不仅腰包鼓了,更收获精神上的富足,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专家点评:刘传磊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早期的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碧峰峡模式”,实现了碧峰峡景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如何使当地村民更好地共享生态资源的增值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市场化的运营公司合作进行“整村运营”,是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并合理分享“两山”转化收益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如今的“碧峰村模式”走在了全省前列。整村运营下,统一开展资源调查、策划、招商、宣传造势、业态和产品培育、营销等方面工作,提速村庄发展,增强产业化项目造血功能,实现生态产业化。
记者手记:
造访碧峰村的时候,恰好赶上张俊春一伙在“沐云·柿子树”小院里迎中秋、庆国庆聚餐,村民、村委、业主、运营团队围桌而坐。这又不仅仅是场简单聚会,更像是一次凝结共识、聚人心的相聚。
畅聊、互敬,夜渐深,兴之所至,酣歌而起。不知谁说了一句,“村上好久没那么热闹过了!”是呀,乡村的活力不光是年轻
人带来的,更是一个整体运作产生的活力。其中包括一个群体的各个部分:年轻力量的引入,一个积极有效的政府机构,以及来自群众的内生动力。
正如张俊春所说,好的民宿不止是诗情画意,不止在山水,不止是情怀,更是“以一带多”的产业经济发展。尽管这是一场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不小冒险,但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愿意投身乡村,点点星光汇聚,才共同照亮了乡村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