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致家长: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2020-10-16新闻13

原标题:致家长: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秋冬之际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而手足口病又多发于婴幼儿,温馨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预防感染,5岁以下婴幼儿应格外注意,如果发病须及时就医。

今天,我们老师整理了一份有关小儿手足口病知识的全攻略,解答各位宝妈们对手足口病的一些疑惑。宝妈们要好好学习喔,做好预防哦!

手足口病,是一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

据我国每年的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7月北方发病数最高;而在南方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有两个高峰期:每年5月和9-10月。

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啦,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致家长: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接下来,为您整理了关于手足口病家长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鉴别手足口病?

感染此病的患者,早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此时尚无法判断是否为手足口病。

临床上判断手足口病最主要依赖其特征的“口、手、足”表现。

具体来说,就是在手、脚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口腔里的疱疹主要是出现在咽峡部,也就是通常说的嗓子眼儿附近,也有可能是在上腭或者其他部位,起初看上去是白色的小泡,周围有一圈红晕,一两天之后疱疹会破溃形成溃疡。患者会感觉到疼痛,同时吞咽不适而拒食。

手脚的疱疹也是白色的小泡,周围有红晕,不容易破,一般不会有疼痛、瘙痒的感觉。

除此,这些疱疹也会出现在臀部和四肢。当然,确诊手足口病还需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

致家长: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是不是打了疫苗,就安枕无忧了?

并不是这样的。一般我们说的手足口疫苗全称是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EV-71型手足口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但可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所以即使打了疫苗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由于部分孩子接种疫苗后可能存在抗体泛化的现象。也就是说,孩子被相近的病毒感染的几率会有所降低,或被感染后,症状也相对较轻。(所以疫苗还是很有必要打的哦!)

另外, 正是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很多,因此,手足口病是有可能多次重复患病的,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致家长: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居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很重要!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专家指出,市面上售卖的各种所谓号称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湿纸巾、免洗洗手液,对手足口病毒无法产生作用,不能代替洗手!

消毒功课不能少

关于消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专家这样建议:

??若孩子感染了手足口,他近期接触的一切用品都有可能感染病毒,包括毛巾、漱口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衣服,甚至饮用水、排泄物等,都必须尽快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即开水煮15分钟以上,耐高温的东西推荐隔水蒸15分钟后再烘干。

??不耐高温或者无法蒸煮的东西,比如塑料制品、家具等,可以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浸泡或反复擦拭15分钟以上,此种方法消毒完成后要注意及时擦去残留的消毒液,以防入口。

??布类制品,单独清洗后要煮沸15分钟以上,能烘干就尽量烘干。其他能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就选用一次性用品。

如果怀疑孩子得了此病,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防传染给其他人,如需居家隔离,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1小时以上。

这些地方少带孩子去!

疾控专家提醒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场所, 公共游乐场所,特别是大型商场、餐饮机构等设置的室内游乐园是低龄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场所。

比如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海洋球池,数百个小塑料球聚集,极易隐藏细菌病毒,对于抵抗力比较弱的低龄儿童来说是个隐患。还有孩子喜欢坐的摇摇车,很少有人去维护,更别提消毒了,极易发生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当然,这些孩子喜欢的游乐场所不可能一次也不去,这就要求家长做好防护工作,玩耍后,要及时给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包括彻底洗手、更换干净的衣服等。

致家长:幼儿园秋季手足口病温馨提示

我们都希望孩子一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平时注意引导孩子锻炼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强大了,疾病就会绕道走!

END

#小儿健康#手足口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