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众传播理论第三版 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2020-07-21知识35

国内的传播学教材中,《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和《传播的观念》哪一个好? 您提的这个问题是传播学领域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整体说来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学术评价话题。一、《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与《传播的观念》哪一个比较好,实在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两本书都是传播学领域有着较大影响的经典著作,作者又都是非常知名的传播学者,非要比拼哪个更好,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的力作,最初版是2008年版。除了《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教授还著有《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等传播学力作。刘海龙教授是国内传播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少壮派领军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权威新闻刊物《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在国内传播学界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人气,被人大新闻学子亲切地称为海龙哥,其开设的读书会也是极具人气。他在政治传播、新闻传播观念史、传播研究史、传媒文化等领域有着非常杰出的研究,尤其是译介了大量的国外经典新闻传播著作,为新闻传播的引入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传播学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国内少壮派学者之一。他的一些经典译著有:《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传播学中的第三人理论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例子? “第三人效果”的概述“第三人理论”又称为“第三人效应”或“第三人效果”,英文为The third-person effect。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与社会学教授戴维森在《舆论学季刊》发表题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提出这个概念。这个理论的内涵是在媒介信息环境中的人们,更加偏向于高估大众传播对他人在态度以及行为上构成的作用力。戴维森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1978年到1982年间进行四次实验,验证第三人效果的存在。从此该理论在国际传播学界得到广泛重视。“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第三人效果呢?主要原因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认知不足或偏差,还有维护个人利益的动机等原因。“第三人效果”的案例2012年7月9日《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亮相国博,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引来各方关注。7月9日,央视播出这。大众传播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是和大众传播有关的都包含在内吗 你仿佛在问传播学都研究了什么理论?其实传播学主要就是在研究大众传播啊,所以基本上都是大众传播理论了。(研究大众传播的可不就是就是。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议程设置、铺垫效果、沉默螺旋、涵化理论(大陆称为培养理论)、知沟、使用与满足、第三人效果,创新与扩…传播学第三人效果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人效果”理论1983年,戴维森在《民意季刊》上发表《传播的第三人效果》,提出“第三人效果假说”,认为第三人假设似乎是一种普遍观点的变体,这种观点认为一些事件在社会层面(对其他人)上的影响与个人层面(对我)上的影响大相径庭,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即传播达到的效果并不是由于表面的受众的反应,而是那些可预测的或他们认为可察觉到的、部分其他人会作出的一些反应性行为。之所以称之为第三人效应,是因为第三人卷入了两种不同观察立场,按照那些试图对传播效果作出估价的人来说,它最大的影响对象不是“我”或“你”,而是“他们”。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可否用心理学理论解释? 撞到了我学的领域,所以来强答一发。第三人效果说上去感觉很复杂,但是它实际描述的东西很简单:我们如…传播学中 第三人效果理论在生活中有什么例子可以说明啊? 案例:2011年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在次食盐抢购风潮的过程中,不仅卫生、发改委等政府部门高速反应进行辟谣。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中迅速形成了理性的对抢购食盐的质疑声。这种网民自发的开放的言论,使谣言瞬间粉碎。到17日下午,网络上已经没有鼓动大家抢盐的信息,很多年轻人也纷纷打电话告诉父母没必要抢盐。在“抢盐”信息一开始蔓延时,个体由于恐慌心理和普遍情绪的影响,往往容易陷入集体的迷狂之中。个人对自己的经验、教育程度的自信被消融在集体无意识之中。随着政府逐渐推进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越透明,谣言消弭的就越快,网络上的理性声音也逐渐增多,人们逐渐了解事件真相,并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从而对事件进行反思。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负面性或有害程度的了解不断加深,人们“维护良好。二级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行为的哪些规律 首先建议你可以去看书《2113传播学概论》单向5261传播是在传播中4102,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1653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项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来说,人类给中传播活动都是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传播学的第三人效应是个什么意思? 传播学的第三人效应到底什么意思 麻烦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 谢邀。简单陈述:你面对媒体传播的信息的时候,尤其是具有劝服性质、或者容易令人沉迷的信息,你会觉得别人受到的。传播学有哪些著名的理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 9090这是问题的链接。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没有什么成文的理论,但不能忽视,因为在大众传播中他们会发生巨大的。

#传播学#传播效果#第三人效果#新闻与传播学#大众传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