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短视频正在“榨干”老年人?

2020-10-16新闻20

短视频正在“榨干”老年人?

近日,“靳东的老年粉有多疯狂”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全民热议。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近六旬、迷恋“靳东”到近乎疯狂的阿姨,她自称和“靳东”一直密切联系,“靳东”很喜欢她,不仅公开向她表白,还说要给她五六十万去买房子。为了和“靳东”结婚,她选择奔走外地,放弃现在的老公和家庭。

虽然家人和记者不止一次告诉她这是个骗局,可采访到最后,这位阿姨仍试图借助电视台的力量帮助自己寻找失联的“靳东”。

此事上热搜后,不少吃瓜群众看得啼笑皆非,有些讽刺大妈异想天开、有心理疾病,有些则大骂假冒靳东的骗子,感慨老年人太好骗。可一笑了之后,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已经浮现:当老年人学会将年轻时不能满足的精神需求释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反馈他们的却是满满的恶意,这种荒诞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现实还是互联网世界,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保护向来漠视。

“迷失”在短视频:情感寄托、鸡汤洗脑、对号入座…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银发人群移动互联网月人均使用时长,从2017年12月的98小时,增长至2018年12月的118小时,同比增长20.7%,折合成日常使用时间,也就是每天有将近4个小时在使用互联网。而且,这个使用时长随着触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以及像短视频这种自带成瘾性的新内容形式迅速下沉,未来只会直线上升。

像上文中所说的大妈,自从迷恋“靳东”后,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看短视频。

短视频正在“榨干”老年人?

老年人不只刷短视频,还极其捧场和喜欢互动。抖音和快手这类短视频中,经常会有“如果你认同这样的看法,请点个小红心”,这句话一般对年轻人毫无影响力,可中老年人在每条有这句话的短视频中都习惯点小红心。

“假靳东”事件登上热搜后,有网友跟风吐槽,自己奶奶也下载了抖音极速版,结果刷出来的全是男明星求点赞、求关注,还说要给她发红包,她不假思索地就信了。

拥有相同困扰的还有张先生,过年回家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完全迷上了抖音。打开他经常浏览的视频,全是一些假借女明星名义求点赞的骗子,而且他还时不时给这些“女明星”打赏,甚至转钱。当家里人询问时,他坚持认为,“人家现在遇到困难,就要用钱帮助人家渡过难关”,怎么都劝不动。

人到老年,感情贫瘠,但不代表没有感情需求,短视频中的嘘寒问暖、假意讨好,或许比子女偶尔来的关心,更容易成为一种寄托。

短视频平台骗子滋生,不过比骗子更多的是“鸡汤”。在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吐槽自己的家庭没有原来的温馨氛围了。起因是妈妈沉迷于短视频,天天看那种老阿姨讲“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更爱自己”的视频,所以,她现在整天出去旅游、拍照、唱歌,也不理会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的爸爸了。

短视频正在“榨干”老年人?

老年人刷短视频还偏爱一些对别人生活评头品足的农村大妈的土味视频,将自己的生活代入之后,很多人还会陷于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整天在短视频中羡慕别人的生活。

但代入感最坏的是碰到挑拨是非。近来,不少人发觉自己的家庭群里,很多老一辈在群里吐槽自己的儿女不孝顺,只会啃老,而细问之下,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抖音、快手以及小年糕这类短视频,慢慢开始流行一些理念,就是养儿养女无用、靠子女不如靠自己、子女都啃老的等等。耳濡目染地,有些老人真的开始觉得自己的儿女不孝,并指指点点。

他们对于子女孝顺与否越来越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不过节发红包是不孝,不给买保健品是不孝,甚至不在某K歌平台给她点赞和评论也是不孝。

沉迷短视频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但对于老年人沉迷短视频,我们总是认为这没什么。

一片空白的“老年人防沉迷系统”

对于老年人群体,互联网一直在试图打开他们的消费市场,不得其果,但另一面同时又极度忽视他们。

淘宝曾以35万- 40万年薪欲聘请60岁以上的“淘宝资深用研专员”,用中老年人的视角出发体验“亲情版”手淘产品,爱奇艺也做过以中老年为主打的短视频APP,腾讯应用宝增加了“长辈关怀”功能。这都是为中老年人打造的,可成果甚微。

互联网商业中,很少有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软件或平台。我们看到,00后社交产品层出不穷,引来资本关注,可没有一款主打老年人社交;针对女性用户需求的产品不断涌现,美柚、蜜芽、宝宝树…可没有一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就连他们喜欢刷的抖音,最开始就是定位潮流、定位年轻群体。

追根究底,互联网创业基本没有说是奔着老年用户去的,去的只是骗子罢了。

比之老年人需求满足的空白,更空白的是老年人在互联网世界的保护。回过头看这几年,舆论逐渐关注老年人在智能手机时代被抛弃的事实,为此,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只是在努力让老年人如何更方便地接受互联网提供服务,从而他们也可以获得新用户。

比如华为、小米、OPPO相继推出了简易模式、老年模式、亲情守护模式,支持图标和文字放大、语音读屏等,远程守护功能让监控人远程删掉垃圾短信、终止诱骗支付等。再比如,百度、美团、携程均推出了语音搜索功能,针对操作困难的老年人群体,首汽约车还推出了代人叫车的功能。

可是,没有人教这些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的老年人怎样避免互联网垃圾的诱惑,各大平台也没有所谓的“老年人防沉迷系统”。

通常来讲,未成年人沉迷或上瘾的问题一经爆发,会瞬间引发全民关注,而相同的事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除了嘲讽,就是不在意。很多人都认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他们自己做主,反正空闲时间多得是。

其实老年人沉迷短视频并不是耽不耽误时间的事情,而是他们正在成为互联网阴暗面的“受害者”而不自知,尤其是短视频,比起直接的财产损失,精神荼毒的危害似乎更严重。像“假靳东”事件的黄月(化名),她将希望和感情寄托于“靳东”,现在所有人都告诉她这是假的,绝望之情怕是外人无法理解。

代际冲突被无限放大?

疫情期间,谣言满天飞,而假借“钟南山”之名的谣言尤其多。“钟南山”说炼水银能长生不老刀枪不入,“钟南山”说粮食市场要崩溃,“钟南山”又说吃牛羊肉的蒙古同胞身体好,这些谣言离奇又弱智,但很多老年人总喜欢转发。更让年轻人奔溃的是,你同他讲道理,他不一定能听得进去。

谣言相对好解决一些,官方媒体一辟谣,老年人立刻就噤声了,可是谣言所暴露的理念和思维冲突,在短视频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价值观输出之后,反而空前放大了。

短视频正在“榨干”老年人?

我们看到,短视频已经不是老年人跳跳广场舞、秀一秀歌技,记录自己退休生活的平台了,更多关于两性、婚姻、孝道等敏感的话题在平台上被讨论,吸引了老年人去观看。一面,一些看似荒诞的事情背后,大多有自我觉醒的成份在,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可是另一面,这种自我觉醒又被许多扭曲的价值观带偏了。

据一位网友叙述,抖音近来经常给他妈妈推送一些养儿防老、孩子不孝、孩子一味顺从的“孝顺”视频。她挨个点赞,挨个下载,还经常发给自己看。他吐槽道,“我就只是想要正正经经的坐下来和我妈讲个道理,在她眼里就是我不孝顺了,就是我读的书都白读了?”

这种拿着短视频里别人的道理来教育自己家里人的状况体现在很多方面。

短视频正在“榨干”老年人?

无法说服子女接受中医中药的老年人,有些会认为子女读太多书读蠢了,无法让子女相信营销号叫嚣的盲目爱国精神,也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追根究底,短视频的算法推荐让很多老年人执着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也因为他们不懂什么是算法,不懂什么是信息茧房,一味地接受同一种理念,就很自然地以为原来大多数人都是相同的想法,由此,更让他们深信不疑。与此同时,实际上年轻人也在接受短视频对价值观的引导,双方的冲突和碰撞将更多。

其实到最后,这又重新回到算法有没有价值观的问题,可这个问题注定无解。平台无法靠技术手段杜绝三观不正的内容产生,人性的弱点照样会驱使很多牟利者设下防不胜防的骗局。

无奈的是,老年人只会比年轻人更脆弱。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严峻的老龄化社会,当短视频渐渐降低了老年人触网的门槛,他们打开的除了新世界的大门,还有这个乱象丛生的世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

对于青少年我们总是敏感无比,但对于老人在互联网中的弱势,我们却一如既往地麻木,这需要所有人反思。

#抖音#快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