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链有了伦理防线

2020-10-16新闻10

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是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医学伦理规范将促进临床研究的真实性、规范性、先进性建设,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0月16日,生物医药产业服务链创新与医学伦理高峰论坛暨2020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伦理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伦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方评价中心下属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伦理服务(张江)工作站正式揭牌,目前为国内首家致力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链的伦理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链有了伦理防线

国内首家致力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链的伦理服务平台正式揭牌 图/主办方供图

据悉,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伦理服务(张江)工作站将为企业提供伦理培训、主题沙龙、方案研讨、咨询论证等多项专业化综合服务,服务于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质量,助力企业加速发展。借助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平台,伦理服务作为一个服务模块,嵌入创新链环节之中,通过培训、咨询、研讨和论证等等手段,将生物医药研发过程中的伦理风险降到最低。

作为上海市重要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浦东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与世界前沿发展几乎同步,在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方面国内研发的创新药物中有三分之一与上海张江有关。张江科学城生命科学产业涵盖医药、医械、医疗、医学,实现了从全球集聚到创新引领的快速发展。建立多学科多机构医学伦理服务平台,已成为张江科学城致力于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创新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型临床研究和生物医药提供支持,为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有序规范的发展保驾护航。

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伦理专委会护理学组编写的《临床护理常见伦理困境及解析》也在会上首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于2018年成立了医学伦理第三方评价中心,致力于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和伦理建设规范工作。

记者了解到,2020年,医学伦理第三方评价中心与张江生物药基地多次研讨关于开展伦理第三方监管调研工作,并与老专家协会一同走访绿谷集团,围绕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上市后临床方案等工作进行探讨。伦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朱惠蓉表示,2021年积极开展伦理相关的学术交流、沙龙与论坛,进一步扩大伦理知晓度,探讨深层次伦理相关学术问题,促进生物医药领域进步,还将布局长三角,开展优秀省市地区、大学交流联动。

面对新冠肺炎未知病毒,医生处于无药可用的困境,这时是否用未经临床实验,未取得批准上市的药物进行治疗呢?面对新冠肺炎临床决策伦理难题,在“安全风险”与“生存希望”之间如何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樊民胜认为,医学的最高目的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在面临“安全风险”和“生存希望”难题时,必须将生存希望放在首位。“在疫情紧急情况下且无其他治疗方案时为患者‘同情应用’是可以理解的,能够得到伦理辩护,但需要得到使用者知情同意。”他说。

此外,上海市卫健委科教处张勘处长、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院长、上海市经信委生物医药产业处刘厚佳副处长、ATLATL创新研发中心CEO朱鹏程分别从机构伦理的监管、伦理机构的伦理建设、康复模式中的伦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态以及产业孵化与伦理管理等方面做了主旨发言。医疗机构的专家分别从儿科、精神、护理伦理方面,产业方面的专家分别从动物伦理、新药研发、医院制剂等方面做了专题研讨发言。来自全市医学院校、医疗机构、新药研发企业、CRO公司等50余家单位的20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