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 贫 攻 坚
10月17日,是我国的“扶贫日”。
从2014年国务院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算起,今年已是第七年。
我国贫困人口多、程度深、难度大,要解决贫困问题,除了国家和政府有力的扶贫举措,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参与,齐心协力打一场扶贫攻坚战。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重点民生工程。
截至今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2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由20万人降至0人。(数据来源:教育部)
这是一组喜人的数据,孩子上学有了保障。
同时,庞大的辍学、失学少年群体也让我们深思,除了把孩子劝回来,如何能留得住?加大控辍保学推进力度外,是否有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一切似乎要追溯到生命的最初,从儿童早期发展谈起。
△视频丨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扶贫先扶智 这项“投资”有高回报 父母缺位隔代抚养 农村地区早期养育基本空白
《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4000万儿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不断流失,不少父母为了家庭生计外出务工。民政部统计显示,我国留守儿童有902万。对于大部分贫困地区儿童来说,生活来源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缺乏亲情、关爱已经成为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
父母缺位陪伴,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地区成为常态。由于老一辈的养育观念仍停留在“吃饱穿暖就好”,导致农村儿童在情感上缺乏交流,教育上缺乏引导,喂养上缺乏知识与技能,由此造成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差、社会情感发展水平低等问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介绍,从最近三年数据看,平均每年仍有大约300万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大多数在偏远贫困农村。学前教育在村一级仍然时短板,0~3岁的早期养育在农村地区基本空白。 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如何补短板、填空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治本之策。
今年8月到9月,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派出了12支调研小组,在15个省(区、市)的28个县里开展《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状况调研》。近两个月时间,深入80个村落,走访近万名0~6岁的儿童。
调研发现,农村儿童面临着来自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压力,具体包括留守、单亲、父母教育水平低、看护人精神疾病、家庭暴力、深度贫困、父母离异、冷漠溺爱、人口流失,等等,阻碍儿童实现其早期发展。
“我很爱我的孩子,也很想陪他长大,可我没有这个条件”。一位回乡探亲的母亲在填写调研问卷时哭诉。当被问及“你在陪伴孩子时有怎样的心情”,她选择了紧张。“我只能回来几天,他却想让我留在家里”。
△罗彦茜和奶奶、家访员
在湖南古丈县红石林镇团结村的入户调研中,调研对象罗彦茜已经31个月。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留下奶奶帮忙照看,但由于身体原因,奶奶无法亲自教导罗彦茜。在其家庭接受早期养育方面的辅导后,孩子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面对陌生人的害怕躲闪,变成在生人面前也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活波开朗。入户进行早期干预证明有效。 儿童早期发展投资越早 回报越高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7》指出,贫困之所以会发生,很大程度在于儿童早期发展投资不足所造成的能力不足。
过去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是大脑发育和能力形成的敏感期,个体87%的脑重和80%的能力形成于生命前1000天。
早期为儿童提供充分全面的营养、学习刺激和经验积累,将促进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为以后的学习、应对挑战、社会交往和情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儿童发展投入越早,其成本越低、回报越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时表示,从公共治理角度看,与其以后做“再分配”,不如现在做“预分配”。现在不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在未来就需要承担多重风险。低发展水平人群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这不仅会使国家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也会让社会安定受到挑战。
△图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右)
“0到3岁每个孩子每年投入3000块钱,可以产生的终身收益是51万元,年回报率11.2%。我们在学前教育每年每个孩子投入2000元,终身收益是57万元。我们现在的投资会给长远发展带来重大好处。”卢迈说,“如果以832个贫困县计算,16万个村,每个村平均100个0~6岁孩子,0~6岁有1600万儿童,每人每年投入3000元,需要国家投入500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亿万家庭对孩子的投入和重视前所未有,儿童发展成为现实的民生问题摆到人们面前。对此,卢迈表示——
“
城乡儿童差距依旧存在,农村儿童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这些儿童的问题国家未来发展才能有更好的基础,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 卢迈 ”
制片人丨王宇
记者丨张熙 张鹤轩
鸣谢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