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过而能改原文 人谁无过,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2020-10-16知识10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解释:人没2113有不犯错误的,只要5261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4102,就是最好的了。摘自:春秋·左丘1653明《左传·宣公·宣公二年》节选: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翻译:士季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个好结果。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只仅仅臣下们依靠它。扩展资料《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君”,即不行君道,不像个国君。作者挑选了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让读者。

过而能改原文 人谁无过,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出自何处? 这句话出自于《左传》。“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尚书》中说:“改过不吝。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明朝的文贞公徐阶,有一次奉命到浙江的中部督学。有一位秀才,在他文章的结语中,写了“颜苦孔之卓”,徐公就把这五个字涂掉,并且还批了“杜撰”两个字,把他的成绩列为四等,而且还要处罚他。秀才就向徐公禀告说:“颜苦孔卓这句话,是出自扬子法言这本书中,并不是我杜撰出来的啊!徐公听了之后,就站起来向秀才说:“我只是侥幸,比你早些时候取得功名,而实际上,我并没有什么学问,所以才几乎犯下了责罚你的严重错误啊!随即就把秀才的成绩,改列为一等。当时的人,都很佩服徐公的雅量。后来徐公的官,做到了大学士。明朝的名臣高攀龙(字景逸)曾经说:“发现过错可以求福,自我反省可以免祸。时常看见自己的缺点,就是走在吉祥中了。自己承认不是,别人便不好意思再开口指责了。不是说在遭遇横逆时,暂时承认自己的不是。其实人非圣人,怎么能尽善尽美呢。

过而能改原文 人谁无过,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意思?

过而能改原文 人谁无过,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快,快

#徐公#善莫大焉#左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