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杭州造“云城”

2020-10-16新闻10

摘要:什么叫“云城”?

杭州造“云城”

15日,杭州召开云城建设推进大会。

什么是“云城”?这是杭州城西的一个重点规划——缘于杭州西站枢纽,东起绕城西线,西抵南苕溪,南至余杭塘河,北达杭长高速,辖约58平方公里地境,未来不仅只有西站枢纽、也不仅仅只有以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城——该信号在会上被明确传递。

会议最后压轴的发言者,是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宜居智慧新城建设方面先行探索,凸显最江南、最科技、最人文的鲜明杭州标识。”

杭州造云城,异于上城区、下城区等传统行政区域,实为杭州布局大城市多中心的一次尝试,是杭州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次探索。

往前追溯5年,杭州GDP首次迈入“万亿元俱乐部”,也是在那前后的时间节点,杭州市政府和总部已西迁未来科技城的阿里巴巴正式进行非定期的联席会议,并首次签订政企之间的战略合作协议——当时,王坚的身份还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首席技术官,在这个会上说了些“别人听不懂的话”,“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并假设了“西湖边的游客都用支付宝付钱,这就不是一个付钱的问题了,而是杭州从此进入了一个数据的时代,值钱的东西在这里”。

杭州从那时起,开始以“小镇”出名——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设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和云谷、西溪谷、传感谷六个专业的产业集聚区,以云栖小镇为例,当时还同时挂牌着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管委会;而全新的梦想小镇,目标是“力求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

有着科技城和特色小镇经济加持的杭州,也迅速走上“智慧经济”这条康庄大道——仅文一路向西,就有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构建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在这条经济走廊上,有高校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有阿里巴巴重塑世界商业模式、有杭州老牌工业体系血脉再续……条线分布的块状经济联系千丝万缕,在各自领域活出各自精彩。

如今,西湖边的游客,是不是全部用支付宝付钱不能保证,但整个杭州的商家们,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app收钱 ,已经像给客人打包外卖一样习以为常——当年联席会议的主角之一阿里巴巴集团,2019年财报显示收入达3768.44亿元,同比增长51%,成为未来科技城经济发展的当家“花旦”,并衍生出菜鸟物流、达摩院、湖畔实验室等众多“阿里系”未来产业。另外,先走一步的“梦想小镇”,5年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集聚2203个创业项目、18800名创业人才,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110.25亿元。

十年前的未来科技城地标,是入秋后能暖人的羊锅村。

如今羊锅村早没了,旧址现在是地铁5号线绿汀路站,在这里换乘16号线,就奔着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最西科技城——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去了。在云城出现之前,三个科技城相连的城西科创大走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这里得到最好明证——高端产业增加值四年翻一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超1/2、在全省占比超1/4。2019年,杭州以55.4万的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一,近三年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

这是一个看着“恐怖”的数据,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而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人才流入率是杭州平均的2.5倍。

人才的涌入,问题也来随之而来,基于科技城的产业集聚规划——这不同于传统意义城区的布局——起码,短期内会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上存在短板,比不上主城区沉淀的资源。相关消息透露称,由于城市功能滞后,创新创业人才就近住不下来,有30万人处于“钟摆”状态,范围最大摆到了上海。

另外一个现实是,杭州人口已破千万大关,位列全国十三。以杭州上城区为例,人口密度为1.92万人/平方公里,为杭州平均水平的31倍,如何探索特大城市多中心发展,也是当下杭州亟待想解决的问题。

好在,武林广场不再是唯一的城市中心,而让城西科创大走廊这30万“钟摆”的人能够少“摆”甚至不“摆”,在智慧之城上叠加一座生活之城,可能是唯一出路——从社会资源上来说,多中心郊区化的布局,也是一种持续的节约。

云城的筑城,是一次“窥见”杭州未来的尝试——杭州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宜居城市方面,正为全国创造更多经验。建成之后的云城,将有40万人在这个58平方公里的郊区新城工作和生活,其产业核心,仍然是依托数字赋能的智慧经济——无论是巨大的阿里巴巴,小镇起源地梦想小镇、云谷,还是后起之秀西站枢纽,创新的四大省级实验室,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云城,在宜居城市的命题上会被加码。从昨日推进会传出消息,要切实改变“毁田造城”的做法,通过小调整、大保护等创新方式,让农民在城市里耕作,让市民在田园中栖息,把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变成郊区新城的独特风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