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多次辟谣,有关食物相克在主流媒体上已经大大减少了,但仍然不能绝迹,这不,10月13日人民网-人民健康网刊登文章,标题为《秋吃萝卜赛人参!咋选?咋吃?有何禁忌?》,指出:“胡萝卜、白萝卜不要一起食用”,又把食物相克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同为萝卜的红、白二兄弟,硬是说成了相互残杀的“仇敌”。
文章说:“虽然胡萝卜、白萝卜对人体都有很多好处,二者一起食用却会让两者营养降低。白萝卜中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而胡萝卜中则含有一种对抗维生素C的分解酶,可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二者相遇,使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损失惨重,其营养价值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因产地不同含量为16mg~27mg,胡萝卜也因产地不同所含维生素C也不同,含量为:7mg~29mg。
既然胡萝卜中的维生素C分解酶可以分解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为什么不破坏自身的维生素C呢?这是根本就说不通的谬论,一些自媒体忽悠大众也就算了,主流媒体也跟着一起起哄,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植物中的必需营养素,也是组成植物的成分之一。因此,所有新鲜的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C,除非因储藏、加工等原因导致一些植物性食物维生素C丢失,如面粉、豆制品、大米等食物。
在植物体内,有合成维生素C的机制和材料,如我们已经知道的GDP-L-半乳糖磷酸化酶,这种酶能在植物中产生维生素C。植物中有合成维生素C的机制,就必须有约束维生素C无限合成的机制,这就是植物中为什么既存在维生素C,又存在维生素C分解酵素的原因,这样才能达到营养物质的平衡。就如同我们人体一样,有促进钙吸收的机制,也要有阻止钙吸收的机制;有制造红血球的机制,还必须有制约红血球产生的机制;有合成蛋白质的机制,还要有分解蛋白质的机制一样。这是起码的生物学知识,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同样也包括植物。也就是说,所有含维生素C的植物中必有维生素C的分解酶,只不过它们的含量和比例不同罢了。
可能有人会问,胡萝卜中既含有维生素C,又含有维生素C分解酵素,那维生素C还能存在吗?不是被自身的分解酵素给破坏了吗?问得不错,维生素C和维生素C分解酵素均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内,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合成维生素C,另一方面要不停地分解维生素C。如同我们人体,每天都需要蛋白质,在体内不停地分解蛋白质,同时,又在不停地合成蛋白质。关键是所有生物内的合成与分解并不在一个位置,吸收与排泄也不在一起。这也是最为简单生物知识,也是最为一般的道理,维生素C与维生素C分解酵素在细胞的不同位置,就如我们吸收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道,而排泄废物在大肠端口,分解蛋白质主要在肠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则是在细胞内。这些本来是不应该混淆的,可是热衷于食物相克的人恰恰将其混为一谈,把它们放在一起忽悠大众。
假如维生素C与维生素C分解酵素真的相遇了,也应该是在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之后发生的。当植物细胞被破坏之后,维生素C不用分解酵素就已经被空气、加热等因素破坏了。再者说,维生素C分解酵素非常怕热,在炒菜过程中,它们已经失去活性,又怎么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呢?因此,所谓白萝卜与胡萝卜不能一起吃的相克理论根本站不住脚,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想像出来的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