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魏延被杀后,杨仪踩着他头颅说了7字,诸葛亮若在世定会被气吐血

2020-10-16新闻20

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三国演义》

这句诗《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五回,为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锦囊计。即授意于马岱,待到魏延喊叫之时就出其不意的斩杀他。当日与魏延同朝的大将杨仪在读过锦囊中计谋之后,又得知马岱已经布下了埋伏,便依计行事,一同诛杀了魏延。可到底为何要这样做呢?

魏延被杀后,杨仪踩着他头颅说了7字,诸葛亮若在世定会被气吐血

公元234年,诸葛亮开始第五次北伐,准备进攻曹魏。但是即使这一次北伐已经足足准备了三年,可还是如同以前一样陷入了僵持,谁也无法在进一步。而对方的军师司马懿也明白这种情况,所以他的打算就是这样与蜀汉耗下去,粮草用尽之时蜀汉自然褪去。

在此之前的北伐魏延就有献上“子午”奇计,但是诸葛亮虽是智多近妖,但自身的性格却都是谨慎保守的。一连五次的北伐都始终采取“十全必克而无虞”的保守策略,错失时机。长年累月的操劳使得诸葛亮这一次在阵前病倒,状况每日愈下,丝毫不见好转。

魏延被杀后,杨仪踩着他头颅说了7字,诸葛亮若在世定会被气吐血

使得当时蜀汉君主刘禅都不得不派人前往战场询问诸葛亮以后的国策为何,诸葛亮紧急召开秘密的军事会议,安排其去世之后的一切军队调度方案,以及国策。当时属于高管封爵的杨仪,姜维,马岱等都参加了,可同属一类的魏延却被排除在外。

在《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料定了魏延定会谋反,所以给了锦囊妙计,里面即有诛魏延之法。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国志》记载这一次的决定是杨仪担任指挥使组织退军,而姜维作为副将协助,魏延则是作为殿后之人。但是其又明白魏延不甘心退军,于是下令若是魏延不听,也不管他的意见,依计划退兵即是。

魏延被杀后,杨仪踩着他头颅说了7字,诸葛亮若在世定会被气吐血

但是杨仪与魏延自一开始就不和,于是从诸葛亮的话语中抓住了漏洞,又利用了魏延急躁的性格。果然魏延并不甘心,在听见诸葛亮的遗命之后不以为然。且当时也对诸葛亮之间命杨仪统领退军大事感到不满。还满心劝解大将费祎与自己一起联名做手书,昭告蜀汉众军士一起留下来伐魏。

但是费祎也不愿意掺和到神仙打架之中,于是假借自己帮忙回去劝解杨仪之名跑了。杨仪与姜维也就此按照诸葛亮的遗命自顾自的开始准备撤军,可魏延这一下就火了,他觉得自己被忽视。于是日夜兼程的率领自己的军队赶在杨仪的前面将栈道全部烧光。

魏延被杀后,杨仪踩着他头颅说了7字,诸葛亮若在世定会被气吐血

且直接上表刘禅称杨仪谋反,杨仪也不甘示弱上表表示魏延造反。这一下刘禅就有一些蒙了,到底是谁造反。于是询问朝中众臣,魏延人缘太差,皆说随后魏延造反。魏延恼羞成怒只写直接进攻杨仪大军。

但是其手下军士得知是国师诸葛亮的遗命之后便纷纷停下刀戈,不愿在听魏延的命令。魏延最终被杨仪派遣马岱斩杀,甚至死后其头颅还被杨仪踩在脚下冷言到:“庸奴!复能作恶不?”看似是斩杀奸臣大快人心之事,但是其没有料到自己早已被看穿。

魏延被杀后,杨仪踩着他头颅说了7字,诸葛亮若在世定会被气吐血

诸葛亮早就因其与魏延终日对着干而看出其性格缺陷,临终前的遗命就是将官位仅次于杨仪的蒋琬提拔上来压制杨仪。而杨仪在得知这样的后果自然是大为不满,甚至说出早知如此当时就应该投降魏国之言。

这句话传出去之后下场必然不好,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杨仪被流放。但是其随后更加不满,上书诽谤朝廷。随后直接自戕于流放之地,其妻儿老小重新回到蜀地。若是刘备知道自己死后,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大将皆是如此不堪的下场,想必会气的直接吐血吧。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