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媒:听罗湖渔民村村民讲述深圳的惊人变迁

2020-10-16新闻6

来源:环球时报

新媒:听罗湖渔民村村民讲述深圳的惊人变迁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5日文章,原题:深圳从偏远小镇变身创业大海洋透过深圳罗湖渔民村文化长廊的景观口,吴伯指着不远处的香港说:“以前内地人羡慕那边的生活,现在情况不太一样了。”吴是渔民村村民,自小在深圳长大,见证了这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的崛起。

在他孩提时代,深圳还是人烟稀少的小镇,不少人想着偷渡香港。彼时他完全想象不到身处之地几十年后会跻身中国一线城市。“那时香港亲戚来内地探亲,多是帮助内地人”,吴在香港有好几房亲戚,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他说近些年来,深港两地生活差距越来越小,从人均居住面积、收入水平、养老制度等方面来看,像他这样的退休老人现在更愿意留在内地。

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渔民村,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个缩影。凭借独有的地理优势,这里在改革开放之初率先行动,组建运输船队与运输车队,开展对港小额贸易。1981年,渔民村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1992年,这里成立内地首批村办股份制公司,每个村民都能得到分红。2001年,渔民村开启城中村改造,曾经脏乱差的村子,后来改造成花园式社区。

一代人之间,村民变房东。如今单靠收租金,渔民村每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就在60万元以上。吴说,旧村改造后,村民股份制公司成立了物业管理子公司,将村内房屋统一管理出租,再将租金返还给村民,省却手续上的许多麻烦。如今的他,每天就是和老伴含饴弄孙,看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

把吴称作“村民”,其实是外界延续过去的习惯性称谓。1992年,深圳宣布特区内实现城市化,曾经的农业户籍人口已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像吴这些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上富裕之路的原住村民,在深圳不算少见。

不过,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更多人是带着理想与抱负来到深圳。从改革开放初期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如今“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城市口号,深圳的活力与包容吸引了无数奋斗者。不少人把深圳当成创业的起点。据报道,深圳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名创业者。(作者曾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